语文素养听力训练1
类型:初三试题 加入时间:2007年8月4日18:23
语文素养听力训练
问题:(一)
1 人们在萨文河畔找金子的目的是什么?
2 彼得•弗雷特有没有寻找到金子?
3 在他准备离开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 给加点字注音
绿茸茸( ) 装扮( )
5 彼得决定留下来做什么?是否成功?
6 听完本文后给了你什么启示?
问题:(二)
1解释词语:
小心翼翼:
2注音
揉成一团( ) 惋惜( ) 重新( )
3对孩子们的制作成果我是什么态度?
4孩子们为什么不保存自己的成果而要毁掉?
5面对孩子们毁掉自己的成果我为什么惋惜?
6为什么他们永不满意自己的成绩?
7成年人的悲哀是什么?
8听完本文后,你有何感受?
问题:(三)
1 仪山师傅的弟子为什么取法号为“滴水和尚”?
2 如何理解“滴水和尚”这个法号?
3 写出你听到的成语(至少两个)
4 文中引用了几位作家的话?选择一位简要的介绍。
5 如果处在社会的最低层该怎么办?
6 你如何理解仪山禅师对弟子所说的话?
听完本文后,你从中学到什么?
问题(四 )
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 ,事情发生的时间在 。
2.文中的成语很多,请写出两个:
3.女大学生“如此惊人之举”指的是: 。
4.“人们感到有些遗憾”的原因是: 。
5.文中的女大学生是一位腼腆、朴实的学生,又是 的学生。
6.文中人们对女大学生的态度是 。
7.请对女大学生的选择谈谈你的感想。
问题(五)
1.请为“驰骋”注音 ( ) 请为“稚嫩”注音 ( )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什么是平庸?你听出来了吗?
4.找出文中一对反义词。
5.本文的论证方式是:
6.本文的论证方法是:
7.本文的“用古今浇灌”的含义是:
8.“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由此句,你联想到岳飞的哪几句词?
问题(六)
1.清华大学建于 年。
2.请完整地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3.全文的结构方式是:
4.分别写出文中著名的各一人的姓名。
(1)文学家 (2)教育家
(3)哲学家 (4)历史学家
(5)社会学家 (6)经济学家
(7)数学家 (8)物理学家
5.文中“分说”部分的语言标志是:
6.“许多学科领域里的重大创造、发明、发现”此句有毛病吗?如果有,请修改。
7.从感情色彩的角度说说作者是怎样表达其赞美之情的?
问题(七):
1、请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5分)
2、根据拼音写词语:(4分)
A、miao mang ( ) B、huang mo ( )
3、老队员为什么要给他们留下一壶沙子?你认为这有什么作用?(6分)
4、听完这个故事,你对此有何感想?(不少于100字)(15分)
问题(八)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迟 dùn( ) 旺 shėng( )
2、短文没有使用的是那些说明方法?请选择( )(6分)
A、举例子 B、 摹状貌 C、列数字 D、分类别
E、下定义 F、 作比较 G、打比方 H、作诠释
3、“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这句话中的“几乎”能删掉吗?为什么?(4分)
4、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3分)
A、由浅入深 B、由小到大 C、由果导因 D、由此及彼
5、根据文章内容,请给拟一个恰当的标题。(3分)
6、你在生活中也经常用脑,读了着篇文章你有些什么体会?(10分)
问题:(九)
1、 请补充出你听到的七种智能,它们是:(8分)
① ②逻辑数学 ③ ④空间想象能力
⑤ ⑥交际能力 ⑦
2、请写出你听到的一个成语:(4分)
3、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2分)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4、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4分)
5、文中说一个人的“智力组合不是一成不变的”,你怎样理解这个说法?(6分)
6、你认为自己具有哪些种智能?请举例说明。(6分)
问题(十)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璀璨( )( ) 瑰丽( ) 粗粝( ) 噩梦( )
2、麦穗教我们
3、蚂蚁教我们
4、水滴教我们
5、蜜蜂教我们
6、含羞草教我们
7、请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
8、请仿照文中的大自然的启示一个大自然给你的启示:
听力材料一
金子
自从传言有人在萨文河畔散步时无意发现了金子后,这里便常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淘金者。他们都想成为富翁,于是寻遍了整个河床,还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借助它们找到更多的金子。的确,有一些人找到了,但另外一些人因为一无所而只好扫兴归去。
也有不甘心落空的,便驻扎在这里,继续寻找。彼得•弗雷特就是其中一员。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工作。他为了找金子,已把所有的钱都押在这块土地上。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直到土地全变成了坑坑洼洼,他失望了——他翻遍了整块土地,但连一丁点金子也没看见。
六个月后,他连买面包的钱也没有了。于是他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终于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发现眼前的土地好像和以前不一样:坑坑洼洼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长出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忽有所悟的说,“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并且拿到镇上去卖给那些富人,他们一定会买些花装扮他们华丽的客厅。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一定会赚许多钱,有朝一日我也会成为富人……
于是他留了下来。彼得花了不少精力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各色鲜花。
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了一个富翁。“我是唯一的找到真金的人!”他时常不无骄傲地告诉别人,“别人在这儿找不到金子后便远远地离开,而我的‘金子’是在这块土地里,只有诚实的人用勤劳才能采集到”。
参考答案(一):1 成为富翁 2 没有 3 下了大雨,土地上长出一层层的小草
4、rōng bàn 5 培育花苗,成了富翁 6言之成理即可。
听力材料二
我时常喜欢注意孩子们在游戏时的神情。
他们有时小心翼翼,辛辛苦苦的用积木搭成一座宇宙;有时费不少精神,画了一张很漂亮的图画。可是,当我正在旁边为他们的成果庆贺赞赏的时候,他们却毫不留念地把他们所搭成的庙宇推倒,把那张画随手揉成一团了。
于是,我禁不住为他们惋惜:
“为什么好容易做出来的成绩,这样不知道珍惜爱护呢?为什么不把它们好好地保存起来,留着慢慢地欣赏呢?”
可是,当他们有重起炉灶,用自己的手和脑,创造出另一件更新的,更好的作品来时,我才开始领悟到,在这方面来说,孩子们比成人更强得多了!
他们是永远不满意自己目前的成绩的。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将更有进步,将会做出比目前更好,更可贵的作品来。所以,他们从不像成人那样,停下来,自我陶醉地欣赏自己工作的成果;把自己工作的成果谨慎地珍藏着,惟恐一旦弄坏,自己再没有把握做出一个比这个更好的东西来了!
这是成年人的悲哀!
一个人,一旦对自己工作的成绩珍重欣赏,不敢重起炉灶,重新创造的时候,那就暗示着他的学习能量到了一定的限度,暗示着他不会再有新的进展了。
我们应当佩服孩子们那种积极向前的精神。他们的眼光总是向前看,而不会留恋现在或过去的光荣的。
参考答案(二):
1、 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2 róu wăn chóng 3。赞赏
4。创造出另一件更新,更好的作品 5 不知道珍惜爱护自己的成绩 6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将更有进步,将会做出比目前更好,更可贵的作品。 7 停下来,自我陶醉地欣赏,谨慎地珍藏,惟恐弄坏,不能做出比这个更好的东西。 8 略
听力材料三
珍视自己的存在价值
一次,仪山禅师洗澡。
水太热了点,仪山让弟子打来冷水,到进澡盆。
听师傅说,水的温度已经刚好,看见桶里还剩有冷水,做弟子的随手到掉了。
正在澡盆里的师傅眼看弟子到掉剩水,不禁语重心长地说:“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是贵是贱,都各有各的用处,不要随便就浪费了。你刚才随手到掉的剩水,不就可以用来浇灌花草树木吗?这样水得`其用,花草树木也眉开眼笑,一举两得,又何乐而不为呢?”
弟子受师傅这么一指点,从此便心有所悟,取法号为“滴水和尚”。
万物皆有所用,不管你看上去多么卑微像棵草,渺小得像滴水,但都有它们自身存在的价值。
科学家发明创造,石破天惊,举世瞩目,然而,如果没有众人智慧的积累,便就终将成为空中楼阁,子虚乌有。
鲁迅的那段话也掷地有声:“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 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落花水面皆文章,好鸟枝头亦朋友。”当年朱熹就曾这样说过。
如果你处在社会的低层——相信这是大多数,请千万不要自卑,要紧的还是打破偏见唤起自信。问题不在于人家怎么看,可贵的是你的精神面貌如何?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键还是在于,怎样按照你的实际,为社会,为人类多作贡献,从而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一片绿洲,一片天空。
参考答案(三):
1 受师傅的指点,心有所悟 2 万物皆有所用,不管你看上去多么卑微像棵草,渺小得像滴水,但都有它们自身存在的价值。 3 语重心长,石破天惊,举世瞩目,
子虚乌有 4。 两位, 略 5 不要自卑,打破偏见唤起自信 6 略 7 略
听力材料(四)
最后的握手
一名中文系的女大学生,在临毕业时作出了远赴西藏任教的选择。几乎所有的人都惊呆了:怎么竟会是她?在人们的期望中,能有如此惊人之举的本该是那些校园中叱咤风云的学生精英们。而她,却是普通得时常会被老师和同学们忽略的女孩儿。
在隆重而盛大的毕业庆典上,女孩儿的名字平生第一次出现在院长的大会致辞中,白发苍苍的老院长还笑容可掬地把一束鲜花亲自送到她的手上……台下涌动起潮水般经久不息的掌声。然而,令人们感到有些遗憾的是,女孩站在闪光灯频频闪烁的主席台上,竟没有说出一句大家希望听到的豪言壮语来。在师生们情绪振奋的热浪中,她只是羞涩地说了声“谢谢大家”,便匆匆地跑下了台。
毕业典礼一结束,她所在班级的学生干部们临时商定:为全班分配得最远的她,再专门举办一场欢送会。于是几十个即将天各一方的年轻人,围绕着她最后地聚在了一起。
班长开口了:“我感到很惭愧。面对着这样一位我差点儿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同班同学,面对着她的这一选择,再审视一下我自己,本人实在是自愧不如……”一向口若悬河的班长突然语塞了。
片刻的沉默后,他才接着说:“在我们班所有的同学中,她所选择的工作地点最远,条件也最艰苦。四年了,在班级组织的那么多活动中,我们似乎都忽略了这位同学。现在,我要郑重宣布:今天的这场聚会,她,将是我们唯一的主角!下面,就让大家一起听听这位女主角的内心独白吧!”
女孩儿一直在静静地聆听着班长的发言,写在脸上的依旧是略带腼腆的微笑。当大家的掌声突然在教室里响起来时,她竟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了:“其实我真的不该成为什么女主角。我一直认为,自己的选择与大家相比也许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我要去的地方,可能要稍微远一点吧!”女孩儿如同她的外表一样朴实,却深深地触动了每个人的心弦。直到这时大家才突然感到,在这之前整整四年的时间里,班上竟没有一个人这样聚精会神地听过她讲话。“其实,到西藏去是我心中一个美丽而遥远的梦想。这次能够有机会到西藏去教书,恰好帮我圆了这个梦。你们应该替我高兴才对啊!”望着真诚袒露心迹的女孩儿,班长代表大家向她提出了最后的请求:“在大家就要分手之前,我们还能帮你做点什么吗?”
“我有一个请求!”
教室里静极了,所以人的目光一下子凝聚在女孩儿的脸上。
“我心中一直有一个小小的心愿。与大家相处四年了,但是连很多同学的手都没有拉过一下。在这分别的时候,我想和每一个人都握一握手,可以吗?”女孩儿把她那只纤细的手颤巍巍地伸到班长面前。
班长的脸上呈现出异常惊诧的表情,然而他毫不迟疑地向女孩儿伸出了右手。两只年轻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谁也没有想到,女孩儿最后的请求竟会是如此的简单而独特!但很快,一只又一只的手掌便开始向女孩儿伸去……
答案(四)
1.主要人物是中文系一位女大学生 (女孩儿) 时间在毕业典礼前后(毕业前夕、欢送会上) (4分)
2.久经不息 叱咤风云 笑容可掬 豪言壮语 天各一方 口若悬河 手足无措 聚精会神 (两个成语即可4分)
3.“惊人之举”指的是: 女孩儿毕业时作出了远赴西藏任教的选择。 (4分)
4.人们感到遗憾的原因是: 这个女孩儿竟没有热血沸腾的豪言壮语。 (4分)
5.又是一位有美好梦想而且能付诸行动(敢想敢做、表里如一) (4分)
6.人们对女孩儿的态度是 赞美、赞扬、敬佩其中一个即可。 (4分)
听力材料(五)
论阅读
阅读能够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
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也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这一切,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一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大。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公于阅读。
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产生偏差,误以为是出身、财富、文凭、机运使有的人超乎一般,其实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答案(五)
1.chí chěng zhì nèn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阅读能够摆脱平庸
3.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
4.智慧——愚昧 美好——丑陋
5.本文的论证方式是 立论
6.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是 道理论证
7.“用古今浇灌”的含义是 阅读古今书籍
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听力材料(六)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自1911年建校那天起,就一直是座大师云集、人才荟萃的圣殿。
以文科而言,早年的那一代清华学人,几乎创造了中国近代学术文化的半壁江山。早期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皆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其学问才识,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集学者、文学家于一身的朱自清、闻一多、王力、胡适、梁实秋、俞平伯、钱钟书、曹禺等等,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光芒四射的一代骄子,他们是清华的骄傲,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瑰宝。至于教育家蒋南翔,哲学家冯友兰,历史学家吴含,社会学家费孝通,经济学家马寅初等等,都是一个个光华璀璨的星座,交互辉映,而又无可替代,各领一代文化和学术风骚。
在理工方面,清华园更是中国近现代以来的一座科学重镇。许多学科领域里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创造,都凝结着清华人的智慧,闪耀着清华学人炫目的光辉。熊庆来、华罗庚等等都是蜚声中外的数学大师;在物理学界,既有周培源等我国物理学的先驱和奠基人,更有杨振宁、李政道、钱三强、钱伟长等等曾经登上令全世界瞩目的科学高峰的一代俊彦;建筑大师梁思成,以博大精深的学术成果 蜚声中外;工程技术学的大师刘仙洲,承前启后,风范独具;还有地质学家翁文灏,动物学家陈桢,植物学家李继侗等,都堪称各自学科领域里的一代宗师,在许多重大的科技成果上,都赫然镌刻着他们不朽的名字。
清华代有人才,群星灿烂,成为中国近现代科技文化学术的一道光彩夺目的风景线。
答案(六)
1.清华大学建于 1911年
2.本文的中心句是 清华大学自1911年建校那天起,就一直是座大师云集、人才荟萃的圣殿。
3.本文的结构方式是 总——分——总
4.文学家: 朱自清、闻一多等,其中一个都可以。
教育家: 蒋南翔 哲学家: 冯友兰
历史学家: 吴含 社会学家:费孝通
经济学家: 马寅初 数学家: 华罗庚等
物理学家: 周培源、杨振宁、钱三强等
5.文中“分说”部分的语言标志是: 以文科而言 在理工方面
6.此句是个病句,应该先 “发现”,再 “发明”,再 “创造”。
7.从感情色彩的角度,作者运用了许多褒义词,运用了许多饱含褒义的比喻。 (
听力材料(七)
一行人在沙漠中考察,迷失了方向,被撂在无边无际的大沙漠之中,干粮没有了,水也没有了,一个老队员临死时把剩下的人召集在一起,留给他们一个满满的水壶,晃一晃都没有声音,对他们说,我是不行了,这壶水你们带着,记住,不找到新水源,这壶水千万别打开。
剩下的队员背着壶去找水,终于坚持到了那个时刻,他们打开一直带在身边的曾带给他们无限的希望的水壶,结果,倒出来的都是沙子。
在半路上,也许他们早猜到了不是水,但他们不去这样想,更不敢打开,就靠这渺茫的希望,他们走出了沙漠。
(答案略)
听力材料(八)
常常能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脑细胞”;“人脑用多了会笨”,这些说法都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神经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脑子用多会笨”的事情。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着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让我们养成勤于用脑的习惯吧!
参考答案:(八)
1、钝 盛 2、B、D、E、 3、不能。删去后表的就不准确了。
4、C 5、人脑用多了会笨吗? 6、(略)
听力材料(九)
人的智能
人的智能,目前已鉴别出来的形式有七种。今天,人们通常所说的智能,一般是指语言和逻辑数学这两方面的智能。因为,这两种智能高的人,学习和工作往往比较出色。事实上还有其他五种形式只;智能,就是音乐才能、空间想象力、运动能力和个人智能——交际能力和个人自处能力(即自知之明)。在每个人身上,这七种智能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尽管大多数人都具有这七种智能的潜在才华,但表现突出的一般只有二到三种。心理学家把这二三种智能,归纳成一个智能组合型。用这种组合型来评价一个人的智力倾向,无疑要比传统的智商测验,更接近客观实际。当然,这种智力组合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一个儿童的智能组合是语言、空间想象和运动能力,也许到青年时代,他的智能组合是语言、数学逻辑和交际能力,年老体衰时,可能又有新的组合。智能形式不但随时间、年龄而变化,而且依社会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每一种智能都有它独特的重要性,不能扬此而抑彼。诸葛亮和孙悟空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他们却是不同智力类型组合的典型。诸葛亮在茅庐中已预料天下三足鼎立之势;他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进西川,出祁山,用兵如神;他舌战群儒,骂死王朗;他写的前后《出师表》,感人肺腑,动人心魄,这些都是他卓越的逻辑数学智能的非凡表现。孙悟空却迥然不同,他大闹天宫,力挫群魔,充分显示了杰出的运动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事实表明,着七种智能本身并无优劣之分。
参考答案:
1、语言、音乐才能、运动能力、个人自处能力。2、迥然不同、一成不变。
3、C 4、举例子、作比较 5、略 6、略
听力材料(十)
大 自 然 的 启 示
知道珍珠的来历吗?别看它们瑰丽得像一颗颗星星,可来历却极像一场极可怕且漫长的梦!这就是,自打一颗小石子突然掉进了珍珠贝那柔软的躯体,这可怕的噩梦就开始了!粗粝的石子不分昼夜地折磨着它,刺疼着它,但它坚强无比,不仅接受了这突如其来的苦痛,还毅然咬紧了它,不声也不响,就这么过了一年又一年,直到把它变成了一颗璀璨的珍珠!
是的,类似的故事很多很多!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蜜蜂在花丛间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含羞草默默地收拢叶片,那是在告诉我们切莫张扬!
是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收获!
答案(十)
1略 2、谦虚;3、团结;4、坚韧;5、勤劳;6、切莫张扬;
7、水滴石穿:水不住地滴下来,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8、略(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链接
语文听力分层训练
关于高考语文设听力考题的设想
中考语文听力的能力培养与答题技巧
五年级语文听力题详细
中学语文听力教学管见
吴江市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听力试卷
课改试验区初三语文听力训练题
语文素养听力复习卷2
语文素养听力训练1
作者:会员
出处:中国教学资源网wwwedudocom
把这复习了
一、何为“人文素质”?它对一个大学生会有怎样的影响?
“人文”一词,是近年来在学术界、教育界和社会上广为流行的一个词汇:人文主义、人文精神、人文传统……不一而足。“人文”在1993年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想它的反义词应该是“天文”吧。《周易》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这里的“化”是指“教化”。只有那些优秀的、能够提升人的精神,提高人的价值的“文化”才能列入“人文”的内涵。
那什么又是素质呢?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素质是人生来所固有的品质。后来,素质的概念被泛化了。有很多人认为,一个人有个知识就有了素质,其实不然,素质和知识是有很大区别的,我认为,知识不等于素质。知识是外在于一个人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必须让知识“内化”到人的认知本体,渗透到他的生活和行为,才能称之为素质。
我虽然未能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但我经常地去思考教育这个命题。有两句话给我的启示很大,第一句是孟子说的:“大学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第二句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劳厄说的:“重要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素质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忘掉以后剩下的东西”。
一个人最高境界的素质是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的实践内化为人格、修养和气质,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它会教给一个人怎样做人、怎样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农业经济的核心是土地,工业经济的核心是资本,如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其核心要素是综合素养。农业经济对人的要求是以经验为主,工业经济则以专业技术为主,知识经济要求的人才必须是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相结合的立体式人才。
一个人无论他是学什么专业的,只有具备了相应的人文素质才能称之为“文化人”。我不喜欢“知识分子”这个词,“知识分子”是我非常气愤的一个说法。“知识分子”这个词本身就很有意思,在中国,什么人被称为“分子”,大多数不是好人,“恐怖分子”、“反革命分子”、“右派分子”,或者更干脆、更直接的“坏分子”,反过来就特别的别扭,听说过“革命分子”、“先进分子”的吗?至于“好分子”就有些不合中文的语法了。怎么到了“知识”这儿就与“分子”联系起来了呢?是否一开始就意味着什么?我们时常对文化人产生误解或偏见,那是因为我们见的真正的文化人并不多。
首先,文化人的知识不是以读书的多少、学历的高低来衡量的。读书万卷的一般人多得很,文化人该是用心读书的那种人,读出来的知识不是留在言语和表情里,而是渗透到骨子里。当知识犹如一股暖流涌遍全身的时候,他的做人和做事便有了格调。我们靠近真正的文化人的时候,他们会很普通、很平凡,但又是无以名状的与众不同,哪怕他是在做一件俗事,也会在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得卓然不群。
另外,真正的文化人能将分寸和尺度把握得恰倒好处,能骄傲时绝不谦卑、该表达时绝不沉默,游刃有余、浑然天成,绝无造作之感。
有人说未来的时代是原子的时代,有人书是电子的时代。前苏联的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了几十年的书,后来当了校长,很多观点都是掷地有声的,他在上世纪的中叶就说预言未来的时代是“人的时代”。
有人曾问我,读了《红楼梦》到底能有什么用处呢?我真还回答不上来,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一个读过《红楼梦》的人和一个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是不一样的。说一个人聪明,很难说是学数学聪明,还是写文章聪明。有人学新技术、新知识,三天就学会了,有的三个月才学会,有的人一辈子也学不会,这就是素质的区别。
那么,人文素养会怎样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呢?
首先,它可以帮助一个人提升学养,陶冶情操。
“学识不等于学养”,这是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中文系德高望重的徐得仁教授说过的一句名言。
一个人的人文背景越宽,视野也就会越宽,融会贯通的能力就会越强,创造力也就会越强,也就越可能进入学科的前沿,取得成就。
经常听到的一些说法,比如说学理的就比较古板、比较严谨,学文的就比较浪漫、比较前卫。其实,这种说法是欠妥当的。1948年,我国建筑学的奠基人、梁启超的公子梁思成先生在清华大学作了一个演讲,题目是《“半个人”的时代》,谈的文理分家导致的人才片面化问题。他认为将文科和理科分离的结果将导致两种畸形人的出现——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而奢谈人文的“边缘人”。如今看来,梁先生真有先见之明啊!
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确有不同的一面,但不是对立的、不能相容的,相反是互为促进、互为启发的!我曾听一位学者说过,所有的学科、领域在到达顶峰的时候会发现都是融会贯通的,无论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数学家、医学家……当他们站在自己领域的最高峰的时候,会相视而笑,热情相拥,原来他们的境界是如此的接近。
中国的第一首小提琴曲的作者不是马思聪,而是李四光写的《行路难》,而我们大家都知道,李四光是学地质的,早年搞的还是建筑。梁思成是研究建筑的,可他写的学术论文都快成优美的散文了。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一个人只被自己所研究的课题局限,而对其他任何领域的知识都不屑一顾、不以为然,那他在自己的领域也难有大的成就!
大学时代是开阔一个人思想最好的时期。只有视野开阔,才能站的高、看的远。理工科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技术,训练缜密、求实的的思维品质,人文学科则可以帮助我们训练一种认识问题的宽度、高度和深度,可以帮助一个人养成一种“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豪迈胸襟。
其次,人文知识能够提高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提高非智力素质同一个人所受到的人文教育和熏陶有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高人文素质即提高了一个人的非智力素质。
大家也许已经或将会意识到这样一个现象:不少在学校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步入社会后并不出色,甚至有的“泯然众人矣”。许多调查也表明,事业上的成功与在学校时的学习成绩相关程度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大。就成功、成才而言,在一个大致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非智力的因素通常要比智力的因素重要的多。当然,我这样说不是要大家不好好学习、不要去考研。
美国的成人教育学家戴尔·卡耐基对政界、军界、演艺界、学术界等一批成功人士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水平,而另外的85%要靠他的人格魅力和处世技巧。哈佛大学一位著名的脑科学专家,名字叫丹尼尔·戈尔曼,写了一本《情感智商》的专著,全球纸贵、风行一时,该书译成中文的时候,作者特别撰写了一篇《致中文版读者》的前言,他在前言中将情感智商概括为五点:①提高自觉意识;②控制情绪低潮;③保持乐观的心态;④不断地自我激励;⑤增强移情和同情心。他还进一步将这五点概括为两点:自我管理和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
人生的确犹如考场,但人生毕竟不同于考场。决定一个人命运的除了业务技术、工作能力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比如习惯和品格。赫拉克利特说:“性格决定命运”,心理学上更有一个经典的排比句——“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而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形成要大量地依赖人文知识来打造和培养。
另外,它可以教会一个人怎样面对人事和人世。(略)
二、如何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既然如此之重要,那我们该怎样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呢?
1、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学术生态环境”这个说法的是中科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校长杨叔子教授提出来的。一所高校好的自然环境固然重要,但一个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尤其重要。建立一个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会使每一个身处其间的人受益无穷,不过这也是需要所有的人来参与的一项浩大的工程。
学校的课堂教给一个人的是知识和技术,而学校的文化将会整体提升一个人的素质。前者教给我们的是走出校园以后如何地生存,后者却会教育我们如何地生活,而且活得很好。相对来说,后者更重要、更难。
现在我最羡慕的就是在校学生,最怀念的就是自己曾经的那些岁月,如果从头来过,我一定会过得与众不同。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学们现在是怎么想的,我记得当年我和我的很多同窗学友们都为自己没有能考到外省的一所重点大学而痛心疾首,有不少人整天浑浑噩噩、醉生梦死,大有一副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架势,到毕业的那年更是迫不及待地想离开校园以投入社会。现在,我想给诸位一句实实在在的忠告:你们一定要抓住在校的点点滴滴的时间充实自己的学养、丰富自己的阅历,完善自己的人格、历练自己的意志,不要被一时的情绪和情感所蛊惑。
生活有时就是这样,有些人在你离开以后才发现离开的是自己一生的最爱,有些地方当你离去了才发现离去的是自己生命中一个幸福的所在。因此,如果你能将自己的梦想从飘渺的天空回到坚实的大地,如果你能够将你的思绪从遥远的他乡回到自己的故乡,如果你能够锲而不舍地在人生的田野上耕耘跋涉,那么,你总有一天会发现,你成为了这个社会上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我们的学校也成了三晋乃至中华大地上的一所名校!
当年的西南联大根本谈不上什么办学条件,而且随时都有可能再度漂泊,他们吃的米饭里尽是沙土,而且还有飞机前来轰炸。在这样的环境里,西南联大总共办了8年,先后毕业了大约5000名学生,就在这5000名学生里,为中国乃至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有多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谈到在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我还想多说几句。在走入社会之后,有很多学生愤愤不平,觉得就业条件、工作待遇或个人发展不尽如人意,不少人将之归于社会、归于时代、归于政府。今天,不少学生在考上大学时便以为自己已经登上了人生的诺亚方舟,可以平安地抵达彼岸,以为自己就可以凭借一张大学的文凭安身立命,就可以依仗在大学里所学到的知识一辈子安居乐业。其实是不行的。学习带来的意义其实不仅仅在于学到的知识,更大的作用是一种学习的精神、学习的习惯以及学习的能力。人生不是100米冲刺,而是一个长跑项目,需要不停的跑下去。在一个百米落后一些不怕,只要冲刺的时候不落后,就是成功的!就像一个走上赌桌的人,人们不在乎他来的时候带了多少钞票,也不在乎他什么时候的输赢,只看重他走出赌场的时候能带走多少筹码。
2、开拓视野,全面接受文、史、哲方面的人文知识。
人文领域浩瀚广袤,包括历史、哲学、文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等,但我今天只讲文、史、哲。
▲文学——认识别样的世界
了解和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有什么作用呢?
我从不认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学生时代的我认为它是以美好的文字来表现和发现心灵和世界的艺术,因此,靠近文学不应是中文系的专业,而应该是所有继承着真、向往着美、追求着善的人的追求。不过,今天我要用另外的表述——“文学可以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假如有一个湖,湖的岸边有一排白杨树,这一排白杨树当然是一个实体的世界,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现实世界,但事实上有另外的一个世界,甚至我们不注意到它的存在。水边的白杨树必然会在湖里投下自己的倒影,而这个倒影是一个虚幻无常的。但是,你能说,只有岸上的白杨树或只有水里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存在吗?可在生活里,我们通常只生活在一个现实里,就是岸上的白杨树那个的层面,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而往往忽略水中的那个千变万化的、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层面。
有一篇小说,大家一定非常熟悉——莫泊桑的《项链》,小说使我们看到了社会最低层的小人物和弱势阶层的悲苦生活,从而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同情。不过,我们的老师不是这样来教育的,老师说那是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在作怪、是享乐主义在使坏。这样一来,那个女主人公简直是活该倒霉。但我们再想想,虚荣心谁没有,为什么虚荣心就要被我们鄙夷,一个贫家妇女,为了一条项链就要付出多少年的奔波劳碌。我们无法去体味小人物的辛酸处境,无法理解社会弱势群体被命运捉弄的悲哀,反倒连起码的同情心也丧失殆尽,这是何等的可悲呀!小说不是要反映人世的的残酷,人心的卑劣,它是想告诉我们,命运是多么的难以捉摸,人是多么的脆弱,人还是多么的善良和诚信。
在座的将来大多数是中小学的语文教员,责任重大!你们不仅仅要传授的是一些文字的知识或对付考试的技巧,更要打造别人的灵魂或人格,从而影响着别人的前程或命运。你教给他的不是一个字的读音、一个字的写法、一个抽象的语法结构,一种作文技巧,而是一种价值观,一种认识世界的视角。
▲哲学——人生路上指路的星辰
哲学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哲学?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处境往往就像是一个迷宫,充满了迷惘和彷徨,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们出路在哪里。如果能够看懂满天的星座,当我们在错综复杂的迷宫里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就会不乱方寸,不为眼前的障碍所迷惑,并最终走出人生的迷宫。其实,哲学就是我们人生中指点迷津的星辰,有了它,即使我们四顾茫然,也不会迷失太久。
在这里,我要插入一个读书的话题,英文中有一句格言叫You are what you read,“读什么书成为什么样的人”。书会潜移默化一个人的内心,因此,一个人对书的选择一定要慎重。而我们中的很多人,甚至是文科的学生也是不愿去读一些理论或抽象的书,而只是非常喜欢读一些故事性或抒情性的小说或散文,读杂志也是一些很大众化、通俗化的读物,我绝对无意对这些读物有批评之意,但你不妨在读《读者》、《青年文摘》、《意林》之余去读读《读书》、《天涯》等杂志。
一个人要尽量将自己的品位从娱乐的层次上解脱出来,当然,谁也不能彻底除去娱乐的因素,但这个比例不能占得太大,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沉静下来去研究问题,才能获得聪慧和机智,有时甚至应该故意去寻找枯燥无味的书来读,锻炼一下自己的韧性和耐性,一本这样的书也许要好长时间才能读下来,当有一天把他读下来的时候,就会大有收获。上大学时我曾将张承志的《金牧场》和《心灵史》推荐给很多的同学,但只有一个人读完,其余的人最多的看30页,更多的人很愿意去看的是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或者是李敖那些口无遮拦的慷慨陈词。
我所指的那些枯燥的书是指难懂的书,比如说一些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的书籍。即使是文学,也还有文艺理论和文学评论的书嘛!另外,我们还有必要认真地读一些学术著作,真正的学者的书是十分严谨的,有一种科学的、彻底的、质朴的精神,他不仅会教给我们知识,还会教给我们为人治学的方法和态度,我每一次去读这样的学术性的著作总会被深深地打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兴起,印刷垃圾越来越多,每个读者在铅字叠成的浪潮面前都会不知所措。在这样的时候,选择成了一个大问题,要找本好书读,简直是沙里淘金。回忆一下一年里读的书,有几本是我们真正喜欢和佩服的,有几本能经得住岁月和心灵的挑剔。
我个人认为,书店里的图书有90%的书是可以扔掉的,而另外的10%才是真正的好书。因此,人的一生被消磨在杂七杂八的印刷品中是很容易的,这样,阅读倒是勤奋了,只可惜这种勤奋除了无意义的消磨外,还有侵蚀。长时间地与一些低劣的读物打交道,就会养成不良的阅读嗜好,就会习惯于接受平庸的事物。做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来说,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是走向平庸的开端。
一般讲,越是一个资质优异的人,他对读物就越是挑剔,在有限的时间里,他读到的东西比较而言总是最好的,生活中,这样身怀绝技的人很少。因此,读书的人很多,但真正能通过读书受益的人其实并不是很多。谁能够在茫茫书海中找到最优秀的东西,谁就能够不断地接受到真正的知识和经验、谁就能够对人生和社会有一个独特的、科学的评判,谁就会成为生活的赢家。
▲史学——认识事物的全程
在文、史、哲三个方面,我最后讲历史,是因为我对这门学科情有独钟。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就像人们常说的“鉴往知来”、“察往而彰来”,不过我想用另外的方式来作出解释。
有一位朋友在遥远的边陲工作,一次他为我寄来一个小盒子,里面是一把干干的草,很是难看。在他的附信中说,这种植物很奇妙,不要看它是一把干草,可是如果你将它在水里泡上三个星期,它就能复活,再过十来天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我的确照此去做了,用一个盆子盛满了清水,每天上班前、下班后都要去看一看。第一个星期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第二个星期的时候,便看到它渐渐地舒展开来,而且有了点绿意;当到了第三周的时候,那一堆干干的杂草已完全变成了一片松散的绿色,散发出潮湿的气息。后来又过了大约半个月后,它果然开出了一种白色的小花,“看上去很美”。我将它放到我的外面的窗台上,听着动听的音乐,搬了一把椅子坐在那里静静地欣赏,我的房东和邻居问我是怎么回事,我指给他们看,可他们很是吃惊地看着我,而且我总觉得他们一定认为我出了什么问题。
是啊!在他们的眼中,那是一堆杂草,草能美到哪里去呢?一堆杂草放到一个盆里,无论如何也没有一株插在花瓶里的康乃馨美丽吧!我想要说的是,他们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格在的那一刻,是孤立的,而我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的一点一滴的过去和过程。于是这个东西在我的价值判断里是惊天动地的美,它是经过了时间和空间之后的一种舒展和开放。我能读懂它并喜欢它只有一个原因:我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我知道它是怎么走过来的。知道了这个起点、了解了这个过程就形成了我和房东老太太和邻居价值判断之间的南辕北辙。
不必讲那些堂而皇之的大道理和大理论,有这个故事就足够了。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和事件,如果不去认识它的过去,你怎么能理解它的现在所代表的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怎么能判断它的未来呢?
懂得了历史、懂得了历史的思维方法,你就会对一些事不仅仅是随便的赞成或批评。你给我一个东西、一个事件、一个现象、我希望知道这个事件在更大的横的和纵的坐标系里处在什么位置。在我还不知道这个横的和纵的坐标之前,很抱歉,我不敢对这个事情进行判断。
了解了这一点之后,对于我们国家的教育,社会上的新闻媒体所提供给我们的许许多多的所谓的知识和真理,恐怕最少有60%都是假的或半真半假的。
当下常常听到人们的一些义愤填膺的抱怨,说什么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说过去怎么样,现在怎么样,中国怎么样、外国怎么样。如果你真正去研究一番中外古今的历史,会发现很多不理解的会被理解、很多惊讶的其实一点也不必惊讶,也会发现这个社会改变的只是皮毛,而非根本。
大约在四年前的时候,我同时接受了两个非常伟大的历史观,一个是意大利的克罗奇的——“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另一个是英国的科林伍德的——“所有的历史都是心灵史”。在这两个观点的指导下,我对生活中的很多人、很多事的判断和把握有了极大的改观。如今,我对于发生在别人身上和自己身上的很多事总是要全面、周全地考虑一番然后作出评判和理解。一门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不是用来背诵的、不是用来吓唬人的,也不是仅仅用来写在纸上的,它是要融入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事习惯甚至性格特征,知识只有实现了对人的改变和指导,才算是有意义的,否则,它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我们不可能知道所有前人走过的路,但我们对于过去的路有所认识,至少是个追求。在座的不少的是中文系的学生,我想将艾略特在谈到个人才气与传统的时候说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每个人的创作必须放在文学的谱系里去评判才有意义。所说的谱系就是历史。”大体同样的话,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里也说过。
综上所述,文学让你看见水里的白杨树的倒影;哲学使你能够在迷路的时刻找到天上指点迷津的星辰;历史又会让你知道,一堆干草开放的美丽花朵自有它的起点,人世间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在与人的交往当中,文学可以教会你怎样去感动别人;哲学则会教给你怎样去解释人与人之间的感动与被感动;而历史会教给你记住人世间的这些美好的情感和情怀。哪怕在我们的爱情生活中也是如此,文学的功夫可以让你写出荡气回肠的情书,说出感天动地情话;哲学可以教会你在热恋或失恋的时候,做出正确的评判去选择正确的路途;历史会让你记住你曾走过的路,明白你和你的爱是怎么得到的、怎么丢失的,然后珍惜每一个过去、今天和未来。
最后祝愿各位学习进步、爱情顺利,走向一个开阔而成功的人生天地!
在母校面前的我们,已经是匆匆过客;在我们面前的母校,必将会日新月异、地久天长。
1、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美国哈佛大学
2、 “培养领导世界的人”的学府:美国耶鲁大学
3、 导师制的发祥地:英国牛津大学
4、 诺贝尔奖的缔造者:英国剑桥大学
5、 欧洲大学发展史的缩影:法国巴黎大学
6、 培养民族精英的摇篮:俄罗斯莫斯科大学
7、 “总理首相人才的发生地”:日本东京大学
8、 辉煌于“诗人和思想家的国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
9、 “如果没有北大,中国的现代史就有可能重写”:中国北京大学
10、 中国高等教育的“双子星座”之一:中国清华大学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著名与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这所位于麻萨诸塞州坎布里奇镇的私人学府于1636年9月8日创立。原名是坎布里奇学院,为纪念清教牧师约翰·哈佛的慷慨捐赠于1639年3月13日更名为哈佛学院。此后众多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士都来自哈佛大学。哈佛大学有十所研究院,其中以商学院和法学院最为闻名。今天哈佛大学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力,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大学之一。
哈佛大学最初的校名是「剑桥学院」。1639年改名为哈佛学院,目的是纪念办学经费的主要捐献者,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的新移民约翰.哈佛。他因肺病去世,临死前,将自己的全部图书(约400本)和一半财产(约780英镑),捐献给学院。当时这是学院成立以来得到的最大一笔捐款。1780年哈佛学院升格为哈佛大学,此名沿用至今。
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哈佛大学现在规模庞大。学生有一万九千多人,教授约有两千名。资产雄厚,已达二百亿美元。年经费二十三亿美元。哈佛设有以下学院:文理学院,商学院,设计学院,神学院,政府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牙医学院,公共学院,拉德克利夫学院(女子学院)和大学扩展部。哈佛商学院,法学院,政府学院,医学院等众多学院都具有极高的声誉。其中政治,经济,社会学,医学,生物,化学,生化,物理学等许多学科都是世界一流水平。
哈佛图书馆是美国年代最悠久的图书馆,它建于1638年,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存有一千九百万册图书,其中包括微型胶卷,地图,,数据和其它资料。图书馆主要部份是哈佛学院图书馆,它包括十一个主要分馆。
在哈佛的图书馆中,知名的哈佛燕京图书馆是美国学术界东亚研究的重镇,同时也是西方所有东亚研究中心中最大的大学图书馆。设立于1928年,但自哈佛大学于1879年开始开设中文课程后,就开始收集中国相关的图书。与日本相关的书籍是于1914年加入馆藏。
哈佛的校训是「Amicus Plato, Amicus Aristotle, Sed Magis Amicus VERITAS」。它是拉丁文,中文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它是哈佛学生学习和为人的准则。哈佛的校徽拉丁文是「Veritas」,中文是「真理」。它可是来之不易。其设计草图早在1643年就被提出,却无意中被搁置于文件中,沉睡近二百年。直到二百年校庆,校长昆西在寻找校史资料时,偶然发现这一图案,才把它重新介绍给哈佛师生。
哈佛有许多影响重大的科学成果,如一百多年前外科麻醉手术;四十年代发现的核磁共振,现已广泛用于化学和医学研究;五十年代首创了器官移植的新方法,并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人体肾脏移植;六十年代提出有机合成化学的理论和技巧,并首次人工合成了维生素B12;九十年代发明新的太阳能转化电能材料和二零零零年一种十分有效的抗癌药的合成,等等。
哈佛有四十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三十四名普利策奖获得者,对美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世界其它国家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国近代有一批著名学者,科学家曾在哈佛学习过,如陈寅恪,竺可桢,杨杏佛,梁实秋,梁思成,赵元任等。
哈佛博物馆也是哈佛的一个重要部份。它包括艺术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考古及人类文化博物馆等。
哈佛艺术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学艺术博物馆之一。它收藏有十五万份艺术珍品,从古到今,从欧洲,北美,北非,中东到东南亚,范围极广。艺术博物馆分三座。佛格博物馆主要收集的是西方绘画,雕刻,素描,照片和印刷品。既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珍品,也有法国印象派作品。莱辛格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中欧、北欧的艺术,其收藏品主要来自德语国家。萨克勒博物馆主要收集古代亚洲和宗教艺术品。其中有中国玉器,青铜器,陶器,古画,佛教雕塑,朝鲜陶瓷,日本浮世绘,印度绘画,阿拉伯书法,波斯地毯,希腊和罗马雕塑等等。
哈佛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包括植物博物馆,比较动物学博物馆以及矿物和地质博物馆。植物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经济植物和药用植物标本,照片,人工制品和考古资料。其中植物玻璃模型当属最稀有的收藏品。该馆共有这类模型三千多个,涵盖八百四十多种植物。模型精致完美,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哈佛考古和人类文化博物馆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学博物馆,收集了最广泛的西半球人类文化历史的记载。这些博物馆与哈佛大学的科学研究交相辉映,异彩纷呈。
哈佛的学生来自全美各地和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不同的民族、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有大学生,研究生,继续接受教育和夏季学校的学生;其中,年龄小到十几岁的少年,大到八十多岁的老人。虽然哈佛大学的学生具有各式各样的风格,但总体说来,他们的学科成绩都是优秀的,有多方面的才能,如音乐,舞蹈,戏曲,体育,新闻报导,公共服务等等。他们善于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
哈佛的录取率在美国是最低的,始终停留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二左右,但每年的申请人数却达到二万多人。许多高中成绩出类拔萃的申请者,也许命运欠佳,未被哈佛录取。而被录取的学生,百分之七十五左右选择了哈佛。
虽然考进哈佛不容易,但是它还是对任何一个优秀的,有才华的学生提供入学的机会。录取时不考虑申请人经济状况,对需要经济资助的学生提供帮助。哈佛是许多人向往的学习和深造的地方。
它有一句非常著名的校训,“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原文为'Amicus Plato,Amicus Aristotle,sed Magis Amicus VERITAS',为拉丁文所写。
著名哈佛大学毕业生/ 缀学生:
哈佛培养出无数优秀的毕业生。有七位美国总统毕业于哈佛,如富兰克林.罗斯福,约翰.肯尼迪和现任总统乔治.布什。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曾获得哈佛荣誉学位。1775年7月,华盛顿将军在哈佛的华滋瓦斯(Wadsworth)楼,临时指挥部所在地,领导其军队打败了英军。
在哈佛退学学生中,也有许多杰出人才。如石油大王霍华德.休斯,有五百多项专利的发明家波尼.莱特,创立乡村乐队「国际潜水艇乐队」的名歌手,格兰姆.帕森斯,以及当今社会的风云人物电脑大王比尔.盖茨。
乔治·唐宁 - 哈佛大学第二位毕业生,英国外交家。英国首相官邸所在地唐宁街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
约翰·F·肯尼迪 - 美国总统
亨利·基辛格 - 美国国务卿
爱默生 - 美国著名思想家
马友友 - 华侨美籍大提琴演奏家
耶鲁大学成立于1701年,是一所私立大学。它和哈佛、普林斯顿大学齐名,历年来共同角逐美国大学和研究生院前三名的位置。该校教授阵容、课程安排、教学设施方面堪称一流。漂 亮的歌德式建筑和乔治王朝式的建筑与现代化的建筑交相互映,把整个校园点缀得十分古典和秀丽。秋季的校园中金黄暗红的落叶遍地,阳光斜照那些黄褐色巨石建成的古色古香的巍峨建筑物。耶鲁的名气、它的美丽和庄严,以及夕阳西下时站在校园中央向四周环视时那种凝重的历史感吸引着世界各地优秀的学子们……
该校最强的学科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生命科学。耶鲁大学管理研究生院于1978年创设了独特的课程——公营和私营企业专业管理(Pub1ic&PrivateManagement)课程,它着重公营及非赢利机构的专业管理训练。课程安排有六成是授课,四成为个案研究,后者有一半是公办或非赢利机构的个案。耶鲁大学的企管硕士不叫MBA而是MPPM,其来源也在于此。
耶鲁拥有总多杰出的校友:美国最近两任总统都是耶鲁大学校友,乔治·布希是耶鲁著名的秘密团体[骷髅和骨头]的一员。现任总统克林顿与他的夫人希拉莉就是在耶鲁的图书馆里认识的。著名影星朱迪·福斯特,《时代》周刊的著名专栏作家凯文·翠林都是耶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