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的由来?

科学网 50 0

十二生肖的由来?,第1张

  • 1、十二生肖的由来
  • 2、陈宝珠是哪里人
  • 3、十二生肖的来历
  • 4、十二生肖由来的片段故事
  • 5、十二生肖是怎么排大小的,它的故事???
  • 6、12生肖是怎么来的`` `?

十二生肖的由来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

说玉皇大帝想选出12种动物作为代表,然后他就派神仙下凡跟动物们说了这件事,又定了时间在卯年卯月卯日卯时到天宫来竞选,来的越早的排的越吞靠前,后面的排不上。而那个时候的猫和老鼠还是好朋友。猫爱睡觉但他也想被选上,所以就叫老鼠到时候叫他。可是老鼠一转头就忘记了。老鼠去找老牛,说他起得早跑得快,叫牛到时候带带他。老牛答应了。

那个时候的龙是没有犄角的,而鸡是有犄角的。龙就跟鸡说,鸡已经很漂亮了,用不着犄角,叫鸡借他。鸡一听龙的奉承,很高兴,就把犄角借给了龙,并叫龙竞选后记得按时还他。龙满口答应了。

到了卯年卯月卯日卯时,众动物纷纷赶向天宫,而猫还在睡觉 。

鼠坐在牛的背上。到达天庭后,老鼠“蹭”的一跳。玉皇大帝就说老鼠最早到达,让老鼠排第一;老牛排第二;老虎也随后到了,排第三;兔子也到了,排第四;龙来得很晚,但他个儿大,玉皇大帝一眼就看到了他,并看他这么漂亮,就让他排第五,还说让他的儿子排第六,可龙很失望,因为他儿子今天没来。这时后面的蛇跑来说:“他是我干爸我排第六!我排第六!”蛇就这么排了第六;马和羊也到了,他俩你让我我让你的:马兄你先,羊兄你先,他们推来推去的,玉皇大帝看他们这么有礼貌,就让他们排了第七第八;猴子本来排三十几的,可是他凭自己会跳,就拉着天上的云朵跳到了前面,排到了第九;接着鸡狗猪也纷纷被选上。

竞赛结束后猫才醒来,老鼠刚回家就被猫满世界的追……

竞赛结束后龙来到大海边,看到有犄角的他比以前漂亮多了,就不准备还鸡了。为了躲鸡,他从此就消失在人间,而鸡很气愤于是他从此以后天天一大早的起来对着大海喊:快还我!快还我!母鸡就喊:快还他!快还他!小鸡也叫:还!还!

关于十二生肖的由来,历史上的记载是:我国自帝舜时代就开始使用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相配合的“干支纪年法”。以动物纪年的方法最初起源于我国古代西、北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中。《唐书》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清代著名考据学家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考证云:“益北狄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至汉时呼韩邪(单于)款塞人居五原,与齐民相杂,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又见于《礼记·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气。”十二生肖之说,究竟产生于何时?有史料云:它最晚应形成于汉代。其依据是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种生肖名。加上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有“吴在辰,其位龙。”恰好补上了“辰龙”,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见在东汉十二生肖已经形成。至于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出现。北史《宇文护传》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内容是:“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由此可见当时民间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记录人的生年了。

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即1975年12月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第11号秦墓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上千支竹简。其中《日出·盗者》清楚地记载着用生肖占卜盗贼相貌特征的文字。这一奇迹的出现,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因为第十一号秦墓,据考证葬于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有人说:我们的祖先用生肖纪年,远在秦始皇称帝之前就开始了,而且具体地指出“始于夏,流传于商周。”但如何引证,恐尚待史学和文物学者进一步探究了。

我国古代南北朝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而且出现了沈炯创作的《十二属诗》: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

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

这首诗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明朝大学者胡俨撰写的十二生肖诗,不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颇有情趣。诗云:

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

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

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

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

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五句的“骊龙”是龙的一个种类,其颏下有宝珠一颗,故谓之骊龙。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触藩”指羊角触篱笆。十一句的“舞阳”指汉高祖刘邦封名将樊哙为舞阳侯,他曾在江苏沛县以宰狗为生。最后一句是指汉武帝丞相公孙弘,当年曾在东海放过猪。

十二生肖的来历与传说

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关,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

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杰作。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清朝赵翼所著《陔余从考》也指出这一史实。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宋代洪巽的《旸谷漫泉》、明朝郎瑛的《七修类稿》等对此都作了解释。另外佛经《大集经》记有十二生肖轮流游行的故事,但其中无虎而有狮子,因此有人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的,以虎代狮,可能与中原不产狮有关。

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首先出现于记时。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午后一点至三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下午三点至五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为“申猴”。下午五点至七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傍晚七点至九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为“戌狗”。夜间九点至十一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于是称作“亥猪”。就这样,一天的时辰和动物搭配就排列了下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后来人们把这种纪时法用于纪年,就出现了十二生肖。

对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时辰,还有一类似的说法。据说天地生成于子时,生之初,没有缝隙,气体跑不出来,物质无法利用,被老鼠一咬,出了缝隙,才使气体跑出来,物质便能利用了。老鼠有打开天体之神通,子时就属鼠了。老鼠打开了天地之缝,牛便出来耕耘在地,于是丑时就属牛了。传说人生于寅,“寅”字有敬畏之意,古时人最怕老虎,寅时便属虎了。卯时已经进入清晨,但太阳还没有出来,照亮大地的还是月亮,而月宫中唯一的动物是“玉兔”,于是卯时便属兔。传说辰时正是群龙行雨的时候,此时自然属龙了。蛇善于利用草掩藏其行踪,据说巳时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动,不能伤人,所以巳时属蛇。午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刚欲产生,马跑离不开地,是属阴类动物,故午时属马。传说羊吃了未时的草,并不影响草的再生,未时就属羊了。申有“伸”的意思,而猴子最善于伸屈攀登,故申时属猴。本时鸡开始归窝,此时当属鸡。戌时天渐渐黑了,狗开始“工作”,看家望门护院,这时就属狗。亥时已入夜,万物寂静,天地混沌,而猪和天地混沌一样,除“吃”以外一无所知,亥时自然就属猪了。

《法苑珠林》引《大集经》言十二生肖由来曰:“阎浮提外,四方海中,有十二兽,并是菩萨化导。人道初生,当菩萨住窟,即属此兽护持、得益,故汉地十二辰依此行也。”又云:“其所以分配之义,则《旸谷漫录》言之颇详。据之,子、寅、辰、午、申、戌俱阳,故取相属之奇数以为名的鼠、虎、龙、猴、狗皆五指,而马单蹄也;丑、卯、巳、未、酉、亥属阴,故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的牛、羊、鸡、猪皆四爪,兔两爪,蛇两舌也。”据此,十二种动物按足趾奇偶排列为:牛四趾,为偶;虎五趾,为奇;兔四趾,为偶;龙五趾,为奇;蛇无趾却两舌,为偶;马一趾(单蹄),为奇;羊四趾,为偶;猴五趾,为奇;鸡四趾,为偶;狗五趾,为奇;猪四趾,为偶;十二种动物中,只有鼠最特殊,前足为四趾,为偶;后足五趾,为奇。这样,原是奇、偶全占,因此就排在了十二种动物首位了

陈宝珠

陈宝珠原名何佩勤,1946年12月10日生,籍贯广东新会外海,粤剧演员,歌手及**演员。陈宝珠实际从影时日不多,却演出**超过二百部;1958年宝珠开展灿烂银色事业,首部作品是国语片(1959),1966年奠定“影迷公主”地位,是“香港七公主”的成员之一。事业高峰乃1966年,一年内演出了多部著名作品,例如:《女杀手》、《彩色青春》、《姑娘十八一朵花》、《七彩胡不归》等等。其他作品包括:《武林圣火令》上、下集(1965)、《黑玫瑰》(1965)、《莫负青春》(1967)、《玉女添丁》(1968)、《再世红梅记》(1968)。至1970年赴美求学,后于1972年回港拍摄《壁虎》,从此正式退出银幕。1997年,参加由沈殿霞主持的无线电视综艺节目,为息影多年后首次亮相。。1998年5月17日,应名导演高志森及编剧杜国威之邀,演出舞台剧《剑雪浮生》,饰演其师任剑辉女士。此剧于1999年3月正式上演,创下一百场骄人纪录,并为香港旅游协会重点宣传项目之一。

中文名:陈宝珠

外文名:ConnieChen

国籍:中国

星座:射手座

身高:160cm

出生地:广东新会外

出生日期:1946年12月10日

职业:演员、歌手

代表作品:《雨过天青》

个人经历

1952年,粉师傅便叫她参演京剧大会串,以一个小孩子,尤其是广东小姑娘,居然有胆和一班京剧票友同场演出,第一出戏是与沈芝华合演「三岔口」,不特不怯场,而且唱做俱佳。几年之间,宝珠先后演出过「白水滩」、「花蝴蝶」和「大战泗洲城」等名剧,光芒大露,台下观众对这广东小姑娘演的平剧干净利落、唱、做、念、打都赞不绝口。

那时,宝珠是一面读书,一面学京戏,小学时就读于湾仔庄士道和湾仔道转角处的救世军学校,而中学则是在「岭英书院」,后来宝珠的拍片工作渐渐多起来,被迫中途辍学,但陈非侬仍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上门为她补习,不致荒废学业。

慢慢地,宝珠的大戏运开始亨通起来,先是在祁筏英所组的大戏班中演出,后又得吴君丽之邀演出,想不到,宝珠更吸引到梁醒波的注意,波叔也有个女儿叫宝珠,这两个宝珠年纪相仿,亦嗜爱戏剧艺术,梁醒波灵机一触,两个宝珠合演一台粤剧,藉此培育下一代,未尝不是好事!波叔以此事向陈非侬致意,大家一说即合,并组成「_宝剧团」。

1953年,陈非侬在铜锣湾怡和街开设「香江粤剧学院」,致力培养粤剧人才,多年来就学者不少,吴君丽、郑帼宝和吴千枫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陈宝珠自幼对粤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着别人学戏。她天赋聪明,悟性极高;尤其是念曲,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初时,宝珠在父母的指导下,学花旦戏。可是陈非侬认为她不像个文静派的花旦,让她学武场。为了加强宝珠北派武功根底,陈非侬遣宝珠师事秦腔武旦粉菊花师傅,粉菊花授徒一向十分严格,丝毫不苟,陈宝珠不但有武术天才,学习精神更可嘉,短短期间,已进步神速,极为粉师傅喜爱。于是宝珠从此双管齐下,同时接受南北戏剧的训练。

1957年八月间「_宝剧团」开锣,剧目包括「潜龙彩凤闹猴山」、「铁弓奇绿」和「三伯当招亲」等,一出即受落,大受观众推许,绝不逊色于一些巨型班霸,而「_宝剧团」上演,亦为陈宝珠一生戏剧事业带来良好的开端。

1958年,宝珠首次涉足影圈,担演的是电懋公司出品的国语片《党军教练》,和波叔拍档;而第二部**也是电懋出品,名为《雨过天青》,合演的是李湄和张扬,也是国语片。至于宝珠的粤语片处女作,是和任姐拍档的《教子逆君皇》,陈宝珠早期的**作品多是古装戏曲和武侠片。而且常反串男角,皆因她的男装扮相俊俏潇洒,极受女影迷受戴。

1964年她正式登台,彼时的娱乐业,一半儿天地,属于带着浓厚的上海气息的新兴**业,另一半世界,则牢牢地把握在粤剧名伶的手心。当粤剧正旦出身的陈宝珠,因缘际会又做了**明星,整个香江的文化视线,就随着她的一举一动转移。

1965年间,宝珠获选为粤语十大明星之一,与师傅任姐同时受赏,从此连续几届的十大明星,她都榜上有名,可想而知受欢迎之程度。

1966年开始,陈宝珠创造了另一个青春玉女的形象,更被冠以「影迷公主」的美誉,片约有增无减,直到六八年间已拍了百多部**,大都是担任主角,实属难得。

1970年她拍罢了《不敢回家的少女》和《我永远记着你》便离开影圈,在美国旧金山的成人学校攻读。

1972年间回港渡暑假,邵氏影业公司以甘词厚币邀得她复出,由楚原导演拍摄了一部国语片《壁虎》,成为了宝珠真正的收山之作,她以粤语**走红,首部和最后一部**却是国语片,世事就是如此有趣。同年香港发生了六一八天灾,两个电视台纷纷制作特辑筹款,宝珠也在无线亮相,除了高歌一曲之外,更亲手炒了一碗饭,买得善款一万元,这次也算是宝珠最后一次在屏幕上演出了。

1998年5月17日,陈宝珠终於答应复出,应名导演高志森及编剧杜国威之邀,演出舞台剧,饰演其师任剑辉女士。此剧於1999年3月正式上演,共计一百场,并为香港旅游协会重点宣传项目之一。

感情生活

1974年在美国期间,宝珠已邂逅了在美念商科的杨占美,不久之后,两人便传出了婚讯,并且诞下了一子天经。可惜后来二人终于分手,儿子交由宝珠照顾,而杨占美更于数年后因病逝世。

传奇的影迷公主陈宝珠,拍摄**超过二百部,魅力横跨半世纪,但感情生活却十分低调。由当年与粤语片男星吕奇交往,遭养母宫粉红阻止,到后来与杨占美离婚收场,宝珠可算是现实版《烟雨红船》中,宁选粤剧而甘弃爱情的靓俏佳,陈宝珠笑言即使余生继续孤独一人,也无怨无悔。

2012年7月29日港星杨天经和妻子吴文珊在香港举行盛大婚宴,陈宝珠的多位圈中好友,包括刘德华、曾志伟,陈志云及林家声等,也纷纷到场送上祝福。

主要作品

参演**

壁虎-1972

三杀手-1970

飞凤狂龙-1970

不敢回家的少女-1970

总有一天捉到你-1970

None-1970

神探一号-1970

None-1970

蔓莉蔓莉我爱你-1969

娘惹之恋-1969

娘惹之恋-1969

None-1969

玉女剑-1969

江湖第一剑-1969

铜皮铁骨-1969

None-1969

七彩姑娘十八一朵花-1969

None-1969

郎如春日风-1969

None-1968

玉女痴情-1968

梅兰菊竹-1968

狄青三取珍珠旗-1968

樊梨花-1968

再世红梅记-1968,饰演裴禹

玉楼三凤-1968

血影红灯-1968

多情妙贼-1968

给我一个吻-1968

None-1968

玉女添丁-1968

None-1968

None-1968

红鸾星动-1968

红叶恋-1968

天狼寨-1968

None-1968

None-1967

None-1967

None-1967,导演萧芳芳

None-1967,饰演陈烈品

None-1967,饰演王明惠

None-1967

None-1967

None-1967

None-1967,导演张清

None-1967

None-1967,饰演麦静如

None-1967

None-1967

None-1967

None-1967

None-1967

None-1967

None-1967

None-1967,饰演胡枫

None-1967,饰演贺玲珠

None-1967

None-1967,饰演黑野猫

None-1967,饰演冷茵

None-1967,饰演郭婉明

渔港恩仇-1967,饰演李婉婷

None-1967

情窦初开-1967,饰演王绮华

None-1967

莫负青春-1967,饰演程慧冰

None-1967,饰演

None-1967

None-1967

None-1966,饰演陈烈品

None-1966,导演萧芳芳

None-1966,饰演陈宝雄

None-1966

None-1966,饰演白马精

None-1966,饰演东方明

None-1966

None-1966,饰演萧芳芳

None-1966

None-1966

None-1966,饰演淑玲

None-1966,饰演燕远南

None-1966,饰演谢宝珍

None-1966

None-1966

None-1966,主演萧芳芳

None-1966,饰演端木淑

None-1966

None-1966

None-1966,导演楚原

None-1966

None-1966

None-1966,饰演高鲁泉,罗兰,沈殿霞

None-1966

None-1966,导演莫康时

None-1966,饰演黄尧

None-1966,饰演周骢

None-1966,饰演陈烈品

None-1966,饰演黑熊猫

None-None

None-None

None-None

None-None,饰演段云秀

None-None,饰演蕉精

None-None,饰演陈烈品

None-None,饰演沈英魂

None-None,饰演霓裳仙子

None-None,饰演曹达华

None-None

None-None,饰演袁铜

None-None

None-None,饰演赵不凡

None-None

None-None,饰演张生,林家声

None-None

None-None,饰演楚原

None-None

None-None,饰演贾伊人

None-None

None-None

None-None,饰演红薇,薛家燕

None-None,饰演萧芳芳

None-None,饰演于素秋

None-None,导演黄鹤声

None-None,饰演柯灵凤

None-None,饰演张英才

None-None

None-None,导演南红

None-None

None-None

None-None,导演曹达华

None-None

None-None,饰演文锦姑

None-None,导演,

None-None,饰演张英才

None-None,饰演曹达华

None-None,饰演燕山郎

None-None,饰演谭倩红

None-None,饰演田家宝

None-None,饰演陈好逑

None-None,饰演史思温

None-None,饰演曹达华

None-None,导演冯志刚

None-None

None-None

None-None,饰演史思温

None-None,导演曹达华

None-None,饰演张英才

None-None,导演康毅

None-None,饰演许英秀,梅欣,高鲁泉

None-None,导演雪妮

None-None,饰演桂英(小金刚)

None-None,导演于素秋

None-None

None-1962,饰演黄鹤声

None-1962,饰演李红棉

None-1962,导演陆邦

None-1962,饰演宜臼太子

None-1962,饰演陆芳菲

None-1962,导演于素秋

None-1962,饰演靓次伯,关海山

None-1962

None-1962,饰演尹孝文

None-1962

None-1962,饰演胡小雄

None-1962,饰演陈焯生

None-1961,饰演俞齐飞

None-1961,导演珠玑

None-1961,饰演筱龙

None-1961,饰演陈继志(成年)

None-1961,导演珠玑

None-1961,饰演昆仑飞雁黄天秀

None-1961,饰演陆邦

None-1961

None-1961,饰演任剑辉

None-1961,饰演陈焯生

None-1961,导演冯峰

None-1961,导演萧芳芳

None-1961,饰演甘小郎

None-1961,饰演林小雯

None-1961,饰演冯志刚

None-1961,导演王风

None-1961,导演龙图

None-1961,饰演友德

None-1960,导演龙图

None-1960

None-1960,导演关德兴

None-1960,饰演,

None-1960,饰演小雄

None-1960,饰演柳家宝

None-1960,饰演半日安

None-1960,主演

None-1960,导演,

None-1960,饰演李文化

None-1960,饰演陈焯生

None-1960,导演王风

None-1960

None-None,饰演林环儿

None-None,导演梁醒波

None-None,饰演张带来

None-None,饰演李湄

None-1958

音乐作品

家庭组成

陈宝珠原名何佩勤,广东人,16兄弟姐妹中排第8,陈宝珠与粤剧渊源甚深,父亲陈非侬、母亲宫粉红均为粤剧红伶,妹妹陈宝仪儿子杨天经。

十二生肖的来历

 十二生肖的来历,十二生肖也被称为十二年兽,在中国的历法上有十二只年兽依次轮流当值。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下面是关于十二生肖的来历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十二生肖的来历1

 十二生肖的起源很早,考古发现的战国末期睡虎地秦简与放马滩秦简《日书》中已经出现配有干支的十二兽,在兽名、干支排列上与后世十二生肖总体相似,其使用方法、占卜逻辑也与后世生肖相类,由此可推测睡虎地秦简与放马滩秦简《日书》中出现的配有干支的十二兽应是后世十二生肖的雏形。十二生肖纪年始于东汉时期。《北史·宇文护传》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表明当时民间已有12生肖的用法了。

 我国古籍中记载,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10个天干符号,相配合来纪年。同时,也有采用地支配合十二种动物来简单纪年。到隋朝时中原历法传至中国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在历法的纪年上仅吸收了十二种动物纪年法。因此才有《唐书》中记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另外,《宋史·吐蕃传》中也记载说,吐蕃首领在叙事时,以物纪年,所谓“道旧事则数十二辰属日,兔年如此,马年如此”。正像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指出的那样,“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这种关于12生肖来历的解释,已经被许多人认可。

 另外,关于12生肖来历的说法还有:洪巽的《阳谷漫录》中说,12地支中位居奇数者,以动物的指或蹄也为奇数相配,如子位居首位,与它相配的鼠为5指,地支中居偶数位的,则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如牛与丑相配,为4爪。叶世杰在《草木子》中,把12生肖的来历解释为:术家以12肖配12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无齿(无磨牙)、牛无牙(无尖牙)、虎无脾、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瞳、猴无臀、鸡无胃、犬无胰、猪无眉、人则无不足”。它们最大特点都看不到眉毛。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犯属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本者,月出之时,月本坎体,而中含水量太阳金鸡之精,故本属鸡。夜幕降临,是为戌时。狗正是守夜的家畜,也就与之结为戌狗。于核中,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文中明确指出:寅月为虎,是一月;辰月是龙,即三月等等。

 其它的说法还有种种。诸如:黄帝要选拔12种动物在天上按时值班。通过竞赛而选中了鼠 、牛、虎等12种动物;12生肖来源于原始社会一些氏族的图腾崇拜,按某次集会时各部落的强弱划分;12生肖可能是从天竺引进的;或28个星宿分布周天,以值12个时辰。每个星宿都以一种动物命名。从每个时辰值班的动物中挑选某种常见的作某一年的代称等等,不一而足。

 尽管人们不能确定12生肖的确切来历,但因为它的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种仍有实用价值的宝贵遗产。

 关于十二生肖的由来,历史上的记载是:我国自帝舜时代就开始使用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相配合的“干支纪年法”。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 ”。又见于《礼记·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气”。

 十二生肖之说,究竟产生于何时?有史料云:它最晚应形成于汉代。其依据是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种生肖名。加上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有“吴在辰,其位龙”。恰好补上了“辰龙”,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见在东汉十二生肖已经形成。至于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出现。

 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即1975年12月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第11号秦墓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上千支竹简。其中《日出·盗者》清楚地记载着用生肖占卜盗贼相貌特征的文字。这一奇迹的出现,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因为第十一号秦墓,据考证葬于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有人说:我们的祖先用生肖纪年,远在秦始皇称帝之前就开始了,而且具体地指出“始于夏,流传于商周”。但如何引证,恐尚待史学和文物学者进一步探究了。我国古代南北朝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而且出现了沈炯创作的《十二属诗》: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这首诗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明朝大学者胡俨撰写的十二生肖诗,不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颇有情趣。诗云: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五句的“骊龙”是龙的一个种类,其颏下有宝珠一颗,故谓之骊龙。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触藩”指羊角触篱笆。十一句的“舞阳”指汉高刘邦封名将樊哙为舞阳侯,他曾在江苏沛县以宰狗为生。最后一句是指汉武帝丞相公孙弘,当年曾在东海放过猪。十二生肖的来历与传说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关[此处有误,据考证,十二星座最早于唐朝传入中国,有敦煌壁画为证;至宋代方流传在宫廷和知识分子之间。见新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杰作。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清朝赵翼所著《陔余从考》也指出这一史实。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

十二生肖的来历2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

 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除中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中国新年的祝福。

十二生肖的`来历3

 十二生肖也被称为十二年兽。在中国的历法上有十二只年兽依次轮流当值,所以我们的中国年就有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应用在历法上 十二生肖始于纪元前六世纪,初期跟地支一组的数字互相应用,到后来才变成的纪年的年号

 其实,民间一直流传着这麽一个故事:话说当年,佛陀召集了所有的动物出席群兽大会,最早到的十二头野兽将作为十二个年号 群兽大会当天,老鼠最早到,所以兽年中它排行最大,接着是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和狗。猪最后一个才到,因此十二年兽中它排行最后

 这个故事的另外一章讲述的是猫鼠为何成仇人。当时,猫和鼠原是好朋友,在赴群众大会前,它们一起睡并约好谁先醒就叫醒谁 岂知,老鼠第二天起得早,竟然静悄悄地独自赴会,不理会猫。等猫醒来赶赴大会时,佛陀已经将十二年号分配好了。猫和鼠便从此结下深仇 我国古代根椐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老鼠排行第一(与“子”时搭配),以下次序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鼠:晚上11时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这时候,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所以,子时同鼠搭配。

 当然传说归传说,民俗学者郭立诚氏的看法则较可获得历史记载的应证。人们是为了便于记住天干地支名岁,而将代表十二辰的动物来称呼它们。

 我国古代根椐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老鼠排行第一(与“子”时搭配),以下次序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鼠:晚上11时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这时候,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所以,子时同鼠搭配。

 牛:凌晨1-3时(即“丑时”)。这时候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细、最慢、最舒适,所以丑时同牛搭配。

 虎:凌晨3-5时(即“寅时”)。据古书载,这时候,老虎最活跃、最凶猛、伤人最多,因此寅时同虎搭配。

 兔:清晨5-7(即“卯时”)。这时,太阳还没露出脸面,月亮的光辉还未隐退完全。玉兔是月亮代称,是月宫神话中惟一的动物,这样卯时就同兔搭配。

 龙:早晨7-9时(即“辰时”)。传说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于是辰时属龙。

 蛇:上午9-11时(即“巳时”)。据说这时候的蛇不会伤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荡,多隐蔽在草丛中,这样巳时就属于蛇的了。

 马: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即“午时”)。依据道士的说法,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达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换柱之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不躺着。这样,午时就属马了。

 羊:下午1-3时(即“未时”)。据说羊在这时候洒尿最勤,洒出的尿可治愈自身一种惊疯病,因此,未时属羊。

 猴:下午3-5时(即“申时”)。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啼叫,声音拉得最长,最洪亮。所以申时属猴。

 鸡:下午5-7时(即“酉时”)。这时候,日落山岗,鸡开始进笼归窝、夜宿,于是酉时属鸡。

 狗:晚上7-9时(即“戌时”)。黑夜来临,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并产生一种特殊的视力和听力,看得最远,听得最清楚。所以戌时属狗。

 猪:晚上9-11时(即“亥时”)。这时候猪睡得最酣,发出的鼾声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动得最厉害、长肉最快,于是亥时属猪。

十二生肖由来的片段故事

古时候,玉皇大帝想给人们出生的年份做一个纪念,便选出十二种动物,一年一种动物,那时候因为地上的动物很多,所以太上老君提了一个建议,让先来的前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动物们知道后都准备在那天去报名。

那时候,猫和老鼠是好朋友,因为猫很懒,所以猫让老鼠那天早点喊它,老鼠连想都没想就随口答应了。

可是那天,老鼠忘了这件事,就自己一个人去报名了,他看见了老黄牛,于是,他就装着给黄牛唱歌,到了那里,黄看见那里一个人也没有,很兴奋,这时,老鼠就一溜烟的跑到了黄牛的前面,结果,在十二生肖中,小小的老鼠就排在了第一名。

猫起来后发现,老鼠已经走了,猫很生气他没有被评上十二生肖,都怪老鼠没喊它,所以,猫只要见到老鼠,就非要把它吃掉不可。

十二生肖由来

因为猫被老鼠骗了。说起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混沌初分,天干地支刚定时,玉皇大帝下令普召天下动物,要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选拔十二个属相。

消息传出后,惊动了花猫和老鼠这两个相好的朋友。花猫对老鼠说:"明日五更去天庭应选,我有个贪睡的毛病,到时你可要喊我一声啊!"老鼠连声道:"好说,好说!"

可是第二天一早,不讲信义的老鼠却偷偷起床不辞而别了。

这天,灵霄宝殿上禽兽云南集,开始应选,玉帝按天地之别,单挑了龙、虎、牛、马、羊、猴、鸡、狗、猪、兔、蛇、鼠十二种水陆兽类来作十二属相。公鸡当时长着两只美丽的角,也被列入兽类里。

玉帝刚要给它们排一下座次,只见黑狸猪闪了出来,别看它生得笨嘴拙腮,却专爱惹事生非,它奏道:"玉帝既已选好首领,小臣愿替君分忧解愁,当个公正人,为兄弟们依次排位。"玉帝闻言大喜,嘱咐猪要秉公而断,就退朝了。

玉帝一走,十二生肖就闹成了一锅粥。

开头,大家一致推选温和、宽厚的老黄牛居首位,连威武的老虎、苍龙也敬它几分,表示同意。可是,缩在墙角的老鼠却钻了出来,提出抗议。它说:"论大数我大,不信咱们到人间比试比试,听听百姓的评论。"于是,老黄牛和老鼠来到街头闹市。

牛在人群中走过时,人们毫无反应。这时,老鼠"哧溜"一下子爬到牛背上打起立桩来,街上的人们纷纷乱嚷:"好大的老鼠!"等人们拿出棍棒赶来扑打时,老鼠早已跑远了。

老鼠回来大吹大擂,众动物都替黄牛打抱不平,只有黑猪暗自高兴,它觉得只有这样大小不分,好坏难辨,才能鱼目混珠,自己也从中渔利,于是,它大笔一挥先挑了老鼠,后排了老牛。

这可惹恼了在一旁的老虎和苍龙,它俩大声喧叫起来,震得众动物们发抖。众动物忙向龙和虎朝拜,一致推选老虎为山中之王,苍龙为渔中之王,统管天下。猴子为老虎写了"王"字金匾,挂在老虎前额上,公鸡把两只角送给了苍龙。从此,苍龙戴上了桂冠。老虎、苍龙有了人间权势,也就甘居老鼠和老黄牛之后了。这时,又跳出一个多事的野兔,它冷笑一声说:"嘿嘿!论长相我和老鼠差不多,论个子我比老鼠大,我是山王的护卫,应该排在海王前面。"

苍龙一听大怒,说:"你休得胡搅蛮缠,不服气咱就比试比试。"黑猪一听正中下怀,忙说:"一言为定,你们就比比赛跑吧,让猎狗来做你们的裁判员。"

狗和鸡素来不和,它见鸡讨好龙,便想借机捉弄它们一下,它选了条荆棘丛生的跑道,暗地里对兔说:"你的尾巴太长了,会妨碍比赛的,要忍痛割爱。"它给兔子剪断了一大截尾巴,只剩下一点尾巴根。

比赛开始了,苍龙腾云驾雾,片刻间就飞到了前面去了,可是,当跑到灌木丛中时角就被树藤挂住了,怎么也摘不下来。野兔一蹿十八个垅,一口气跑到了终点。

黑猪不顾众动物的反对,把兔子排在了苍龙之前老虎之后。

狗去给野兔贺喜,它向兔卖好说:"要是不选这样的跑道,不帮你割断尾巴,你哪有今天的胜利呀。"野兔正捧着那截粗大的尾巴惋惜,听了狗的话,撇着三瓣嘴说:"哼!我是凭本领取胜的,没有你,我还丢不了这条漂亮的尾巴呢!"狗一听,眼都气红了,它说:"既然你有本领,那咱们也遛一遭!"野兔傲慢地说:"这有什么难,我先跑,你要能追上我,我请你啃骨头。"说着就得意洋洋地跑起来。猎狗磨了磨爪子,箭一样地追了上去。不一会儿,就撵上了野兔,它用嘴咬住野兔的脖子,一边吃一边说:"好了,这下该我啃骨头了。"

为这事,狗也受了处分,被排到最后头。

苍龙比赛失败后,经常背地里抱怨那对鸡角挂累了它,公鸡听到了又后悔又伤心,它来到海边对龙说:"龙哥哥,既然这两只角对你毫无益处,那就请你还给我吧。"龙狡猾地说:"这双角虽然害了我,但能装饰我的仪表,还你不难,要等太阳出西山,月亮下东海。"说完,便一个猛子扎下海底去了。天真的公鸡信以为真,它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盼望太阳从西山出来,还不时伸长脖子,向大海呼叫:"龙哥--哥!角--还--我……"

从此,公鸡失去了两只角,也被排在后头。

只剩下猴、蛇、马、羊、猪的排位没有确定了。猪又别有用心地煽动起来:"猴弟是陆上的杂耍大王,蛇弟是水中的泅渡能手,你们谁先谁后呢?"经过一番议论,它们决定再到人间进行一次民间测验,进行杂技表演。青蛇邀了红马,猴子邀了山羊,让它俩帮助做服装道具。

当时,蛇腹下有十二条腿,行走起来又笨又慢。红马是个助人为乐的实干家,它不声不响地用薄皮给蛇做了一身去筒龙衣,龙衣上面用马鬃编了方格花纹,煞是好看。红马双从腹下刮了一层油脂涂在龙衣上,使龙衣非常滑腻。青蛇穿上龙衣,遮住了笨腿,用滑行代替了步行,既灵敏又美观。

山羊平时就讨厌猴子,嫌它整天蹿上跳下,给它踩坏了青草,所以对猴子的帮助不那么热心,猴子想弥补一下光腚的缺陷,身山羊求援道:"羊大哥,请你剪给我一点绒毛,让我补补后腚吧。"山羊不高兴地说:"天要冷了,你知道我全凭这身宝衣呢!"猴子没办法,只好仍旧光着腚。

比赛那天,青蛇披着龙衣,一会儿在树枝上盘卷如藤,一会儿在水面上滑行如梭。它昂起头颈,只用尾尖着地,表演各种杂技,人们连连喝彩。轮到猴子表演了,只见它攀杠子、荡秋千,也赢来不少喝采,当表演到"倒挂竹帘"时,猴子用尾尖卷在树枝上,头朝下做起各种惊险动作,忽听有人喊:"看啊!猴 眼着火了!"人们都大声哄笑起来。猴子向来护短,它脸红心慌,忙用尾巴去遮 ,只听"扑通"一声,头朝下跌了个满脸花。

就这样,青蛇和红马排在了前头,山羊和猴子排在了后头。

给众动物排完座次,黑猪把自己写在最前头,心里说:"这回可是我升官发财、名利双收的时候了!它来到灵霄殿,见了玉帝。玉帝接过座次表,看了一眼,二话没说,就把前面黑猪的名字勾掉,填在最后头。于是,玉帝让太白金星按地支排写成: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辰表,并降下一道谕旨,令值日功曹到人间发布。

排选已定,玉帝怒气未消,又给黑猪批几句话:

无用蠢才,颠倒黑白。

罚去吃屡,一年一宰。

黑猪被贬,一下子气了个大肚子。它终日躺在茅窝里,再也懒得管闲事了。可是,有时仍然心里发痒,按捺不住,用嘴巴拱这拱那,拨弄是非。

老鼠回到家里,高兴地捋着三根半胡须跳起舞来,把熟睡的花猫惊醒了。花猫问:"还不到时候吗?"老鼠说:"早过了,咱还争了第一呢!"鼠向花猫绘声绘色地吹嘘起自己的乖巧。花猫恼悔地说:"我再三跟你说过,你怎么不叫我一声呢?"老鼠却抢白花猫说:"你自己没长耳朵?我叫你去,你还兴抢了我的位置呢!"猫一听,气得长须倒竖,杏眼圆睁,它张开锋利的爪子,一个箭步扑上去,把老鼠吃掉了。

从此,猫和老鼠就成了世代冤家。

以上纯属民间杜撰,科学点儿的说法是这样的:

原来十二生肖产生时,猫(即今日之家猫)还未加入“中国籍”呢。

我国的干支纪年法,传说产生于夏。这个传说是否正确,无史可证,但它最迟也不会晚于商,因为甲骨文中已有记载。

从生物进化史来看,猫的历史比人类要长,但汉以前,我国只有野猫,即《礼记》中所说的山猫,或许《诗经》中“有熊有罴,有猫有虎”之豹猫等。我国今天的家猫,据考,来源于印度的沙漠猫。

印度猫进入中国大约始于汉明帝后,因为那时,中印交往才通过佛教而频繁起来。这离干支纪年法的产生,已是相去千年了。

十二生肖的故事由来是怎么的?

话说有一天,玉皇大帝招集众天兵天将及文武大臣,召开一个会议。

玉帝说道:"朕想要把时间分成十二年一循环,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啊"

众臣答道:"圣上英明。"

接着玉帝又说:"但朕有一个问题。朕打算用动物来区别这十二个年份,分成十二个生肖,但不知应用什么动物才好,因此朕想听听众卿家的意见,不知有哪位卿家有好的提议。"

在一片沉默之后,太白星君讲话了:"圣上不彷举办一个动物赛跑比赛,规定最先到达昆仑山的前十二名就可以列名十二生肖,拥有无上殊荣,相信一定会有许多动物会参加。"

玉帝一听,觉得这一个提议非常不错,于是决定采纳。接着玉帝马上要传令兵对人间的众动物传递这项比赛讯息。

当猫及老鼠得到这项讯息时,便相约一起出发参加比赛(此时的猫与老鼠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是就在比赛当天早上,老鼠起了坏心,他把安眠药加到牛奶里给猫喝,猫喝了就睡着了,于是老鼠就一个人出发了。老鼠心想:"我这么早出发,猫又睡着了,那冠军一定是我的了。"

老鼠边想边跑,突然发现牛就在前面,原来牛也是很勤奋的动物,因此一早就出发了。老鼠便想说:"反正牛那么大,我躲在他的身上一定不会被他发现,那我就可以很轻松的到达终点了。"

于是老鼠就躲在牛的身上。过了一会儿之后终于到达昆仑山,在到达终点线之前,老鼠看机不可失,于是纵身向前一跃,便率先抵达终点,拿到第一名,牛因此拿到第二名。

但是这件事发生之后,猫与老鼠就成为死对头,每次猫看到老鼠就会去追,要找老鼠报仇,而老鼠就常常躲在阴暗的地方,深怕猫会找到他。

接下来就是要说为什么老虎会得第三名。由于猫与老虎是亲戚,猫中计之后,非常生气,于是去找老虎,希望老虎能替他报仇,老虎是一个重义气的人,一听到猫的要求马上一口答应,就飞也似的,一股作气冲到昆仑山上去,要为猫报仇。

由于老虎跑的速度很快,在剩下的动物未到之前就到了昆仑山,于是玉帝就判给他第三名,但是老虎不是为了着个目的而来,他在山上到处寻找老鼠的下落,但是就是找不到,于是老虎就对着大家说:"以后不管谁遇到老鼠,就要替我打他。"

由于老虎太凶恶,没有人敢违背他的话,因此从此之后,只要有人看到老鼠,就会去追打他,这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由来。

再来就是兔子,兔子在参加这场比赛之前,先去比赛了一场"龟兔赛跑",因此延误了一点时间,而且还输了。等到他以很快的速度到达终点时,他问玉帝说:"我是第一名吧",但玉帝说:"不,老鼠第一名。"兔子于是大哭,很伤心的说:"没想到我这么努力跑,只得第二名。"玉帝又说了:"不,牛是第二名。"兔子于是又大哭,说到:"为什么我只得第三名,真不甘心。"玉帝说:"不,你得第四名,老虎才是第三。"兔子听了忍不住又放声大哭,这就是为什么兔子总是眼睛红红的原因, 以及成语"狡兔三哭(窟)"的由来。

接下来就是龙与蛇,龙与蛇由于都是长的长长的很像,于是两个就结成结拜兄弟,也一起参加比赛,而两个也几乎同时到达终点,但是由于龙的体积很大,挡住了小小的蛇,因此玉帝先看到龙,才看到蛇,于是判龙为第五名,蛇为第六名。

就在他们通过终点之后,龙不小心滑了一跤,跌撞到了蛇,两人于是纠缠在一起滚到了山下,由于两人纠缠在一起的样子看起来很杂乱,人们看了就说:"真是龙蛇杂处啊。"这就是成语"龙蛇杂处"的由来。

再来就是拿到第七名的马,这一只马生性胆小,但要去昆仑山的路上必须经过一个"坟地",这只马很害怕,但又非过不可,于是他决定蒙着眼睛过,这样什么都看不到就不会害怕了,于是就蒙上眼睛很快经过"坟地",这就是为什么以后的马都要蒙着眼睛。

后来马又觉得跑的速度不够快,因此伸出了"第五只脚(就是马鞭)"出来跑,由于速度加快不少,于是很快就到达终点,拿下第七名,这就是成语"快马加鞭"的由来。

再来就是羊,羊与鹿本来是一同结伴出发,但是半路上要越过洞庭湖,由于湖上没船可搭,于是他们决定憋气从湖底走过,但是走不到一会儿,鹿就受不了,鹿于是放弃比赛,只剩羊一个人奋战,好不容易通过了湖,并到达了终点,拿到第八名。旁人看到羊的行为,忍不住赞叹:"真是羊没吐气(扬眉吐气)啊!"这就是成语"扬眉吐气"的由来。

至于猴、鸡、狗嘛,由于他们在比赛之前,先一起去东瀛(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帮桃太郎打鬼,才回来比赛,因此才会那么晚到。他们是结伴一起到终点,本来玉帝不知道要怎么给他们名次,后来才决定以他们遇见桃太郎的次序给名次,因此猴第九,鸡第十,狗第十一。

最后第十二名就是猪了,猪住的地方,不知什么原因竟让大野狼吹垮了,一直忙着改建房子。好不容易盖好砖造的屋子,已经过了参加比赛最后时限,就向玉帝商量让他能够参加比赛。后来用了八克拉戒指才获得通融,但因为参加时间真的太晚,所以只得到最后一名。而这也是"猪八戒"的由来。

十二生肖的由来

古时候,为了让贫民百姓也能记住自己出生的年号,就使用了最简单的动物纪年法,后来称其为“生肖年”。(生肖:“生”出生;“肖”相似、相像)

十二生肖的起源很早,考古发现的战国末期睡虎地秦简与放马滩秦简《日书》中已经出现配有干支的十二兽,在兽名、干支排列上与后世十二生肖总体相似,其使用方法、占卜逻辑也与后世生肖相

类,由此可推测睡虎地秦简与放马滩秦简《日书》中出现的配有干支的十二兽应是后世十二生肖的雏形。十二生肖纪年始于东汉时期。《北史·宇文护传》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表明当时民间已有12生肖的用法了。

我国古籍中记载,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10个天干符号,相配合来纪年。同时,也有采用地支配合十二种动物来简单纪年。到隋朝时中原历法传至中国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在历法的纪年上仅吸收了十二种动物纪年法。因此才有《唐书》中记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另外,《宋史·吐蕃传》中也记载说,吐蕃首领在叙事时,以物纪年,所谓“道旧事则数十二辰属日,兔年如此,马年如此”。正像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指出的那样,“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这种关于12生肖来历的解释,已经被许多人认可。

另外,关于12生肖来历的说法还有:洪巽的《阳谷漫录》中说,12地支中位居奇数者,以动物的指或蹄也为奇数相配,如子位居首位,与它相配的鼠为5指,地支中居偶数位的,则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如牛与丑相配,为4爪。叶世杰在《草木子》中,把12生肖的来历解释为:术家以12肖配12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无齿(无磨牙)、牛无牙(无尖牙)、虎无脾、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瞳、猴无臀、鸡无胃、犬无胰、猪无眉、人则无不足”。它们最大特点都看不到眉毛。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犯属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本者,月出之时,月本坎体,而中含水量太阳金鸡之精,故本属鸡。夜幕降临,是为戌时。狗正是守夜的家畜,也就与之结为戌狗。于核中,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文中明确指出:寅月为虎,是一月;辰月是龙,即三月等等。

其它的说法还有种种。诸如:黄帝要选拔12种动物在天上按时值班。通过竞赛而选中了鼠 、牛、虎等12种动物;12生肖来源于原始社会一些氏族的图腾崇拜,按某次集会时各部落的强弱划分;12生肖可能是从天竺引进的;或28个星宿分布周天,以值12个时辰。每个星宿都以一种动物命名。从每个时辰值班的动物中挑选某种常见的作某一年的代称等等,不一而足。

尽管人们不能确定12生肖的确切来历,但因为它的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成为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种仍有实用价值的宝贵遗产。

关于十二生肖的由来,历史上的记载是:我国自帝舜时代就开始使用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相配合的“干支纪年法”。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 ”。又见于《礼记·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气”。

十二生肖之说,究竟产生于何时?有史料云:它最晚应形成于汉代。其依据是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种生肖名。加上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有“吴在辰,其位龙”。恰好补上了“辰龙”,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见在东汉十二生肖已经形成。至于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出现。

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即1975年12月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第11号秦墓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上千支竹简。其中《日出·盗者》清楚地记载着用生肖占卜盗贼相貌特征的文字。这一奇迹的出现,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因为第十一号秦墓,据考证葬于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有人说:我们的祖先用生肖纪年,远在秦始皇称帝之前就开始了,而且具体地指出“始于夏,流传于商周”。但如何引证,恐尚待史学和文物学者进一步探究了。我国古代南北朝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而且出现了沈炯创作的《十二属诗》: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这首诗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明朝大学者胡俨撰写的十二生肖诗,不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颇有情趣。诗云: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五句的“骊龙”是龙的一个种类,其颏下有宝珠一颗,故谓之骊龙。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触藩”指羊角触篱笆。十一句的“舞阳”指汉高刘邦封名将樊哙为舞阳侯,他曾在江苏沛县以宰狗为生。最后一句是指汉武帝丞相公孙弘,当年曾在东海放过猪。十二生肖的来历与传说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关[此处有误,据考证,十二星座最早于唐朝传入中国,有敦煌壁画为证;至宋代方流传在宫廷和知识分子之间。见新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杰作。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清朝赵翼所著《陔余从考》也指出这一史实。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

2寓意编辑

中国的十二生肖两两相对,六道轮回,体现了我们祖先对中国人全部的期望及要求。

第一组:鼠和牛。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劳。两者一定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如果只有智慧不勤劳,就变成了小聪明,光是勤劳,不动脑筋,就变成了愚蠢。所以两者一定要结合,这是我们祖先对中国人的第一组期望和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组。

第二组:老虎和兔子。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谨慎。两者一定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到所谓的大胆心细。如果勇猛离开了谨慎,就变成了卤莽,而一味的谨慎就变成了胆怯。这一组也很重要,所以放在第二位。

第三组是龙和蛇。龙代表刚猛,蛇代表柔韧。所谓刚者易折,太刚了容易折断,但是如果只有柔的一面,就易失去主见,所以刚柔并济是我们历代的祖训。

第四组是马和羊。马代表一往无前,直奔目标,羊代表和顺。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直奔目标,不顾周围,必然会和周围不断磕碰,最后不见得能达到目标。但是一个人如果光顾着和周围和顺,之后他连方向都没有了,目标也失去了。所以一往无前的秉性一定要与和顺紧紧结合在一起。

第五组是猴子和鸡。猴子代表灵活,鸡定时打鸣,代表恒定。灵活和恒定一定要紧紧结合起来。如果你光灵活,没有恒定,再好的政策最后也得不到收获。但如果说你光是恒定,一潭死水、一块铁板,那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了。只有它们之间非常圆融的结合,一方面具有稳定性,保持整体的和谐和秩序,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变通地前进。

最后是狗和猪。狗是代表忠诚,猪是代表随和。一个人如果太忠诚,不懂得随和,就会排斥他人。而反过来,一个人太随和,没有忠诚,这个人就失去原则。所以无论是对一个民族国家的忠诚、对团队的忠诚,还是对自己理想的忠诚,一定要与随和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样才容易真正保持内心深处的忠诚。这就是我们中国人一直坚持的外圆内方,君子和而不同。

中国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肖,有的人属猪,有的人属狗,这意义何在?实际上,我们的祖先期望我们要圆融,不能偏颇,要求我们懂得到对应面切入。比如属猪的人能够在他的随和本性中,也去追求忠诚;而属狗的人则在忠诚的本性中,去做到随和。

3猪生肖的由来编辑

古时有个员外,家财万贯,良田万顷,只是膝下无子。谁知年近花甲之时,却得了一子。合家欢喜,亲朋共贺,员外更是大张宴席,庆祝后继有人。

宴庆之时,一位相士来到孩子面前,见这孩子宽额大脸,耳阔有轮,天庭饱满,又白又胖,便断言这孩子必是大福大贵之人。

这肥胖小子哈哈福里生,福里长,自小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习文武,修农事,只是花天酒地,游手好闲,认为命相已定,福贵无比,不必辛苦操劳。哪知这孩子长大成人之后,父母去世,家道衰落,田产典卖,家仆四散。这胖小子仍然继续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直到最后饿死在房中,这胖小子死后阴魂不散,到阴曹地府的阎王那里告状,说自己天生富贵这相,不能如此惨淡而亡,阎王将这阴魂带到天上玉帝面前,请玉帝公断,玉帝召来人间灶神,问及这位一脸富贵相的人怎么会饿死房中,灶神便将这胖小子不思学业、不务农事,挥霍荒*的行为一一禀告。玉帝一听大怒,令差官听旨,要胖小子听候发落,玉帝道:“你命相虽好,却懒惰成性,今罚你为猪,去吃粗糠”这段时间恰逢天宫在挑选生肖。这天宫差官把“吃粗糠”听成了“当生肖”。当即把这胖小子带下人间,从此,胖小子成为一头猪,既吃粗糠,又当上了生肖。

生肖猪猪靠自己的努力当上了生肖,在天宫排生肖那天,玉帝规定了必须在某个时辰到达天宫,取首先到达的十二种动物为生肖,猪自知体笨行走慢,便半夜起床赶去排队当生肖。由于路途遥远,障碍也多,猪拼死拼活才爬到南天门,但排生肖的时辰已过,但猪苦苦央求,其他五畜也为之求情,最后终于感动了天神,把猪放进南天门,当上了最后一名生肖。这样,马、牛、羊、鸡、狗、猪“六畜”都成为了人间的生肖。

来源历史   神话传说

   十二生肖的由来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 说玉皇大帝想选出12种动物作为代表,然后他就派神仙下凡跟动物们说了这件事,又定了时间在卯年卯月卯日卯时到天宫来竞选,来的越早的排的越靠前,后面的排不上。而那个时候的猫和老鼠还是好朋友。猫爱睡觉但他也想被选上,所以就叫老鼠到时候叫他。可是老鼠一转头就忘记了。老鼠去找老牛,说他起得早跑得快,叫牛到时候带带他。老牛答应了。 那个时候的龙是没有犄角的,而鸡是有犄角的。龙就跟鸡说,鸡已经很漂亮了,用不着犄角,叫鸡借他。鸡一听龙的奉承,很高兴,就把犄角借给了龙,并叫龙竞选后记得按时还他。龙满口答应了。 到了卯年卯月卯日卯时,众动物纷纷赶向天宫,而猫还在睡觉 。 鼠坐在牛的背上。到达天庭后,老鼠“蹭”的一跳。玉皇大帝就说老鼠最早到达,让老鼠排第一;老牛排第二;老虎也随后到了,排第三;兔子也到了,排第四;龙来得很晚,但他个儿大,玉皇大帝一眼就看到了他,并看他这么漂亮,就让他排第五,还说让他的儿子排第六,可龙很失望,因为他儿子今天没来。这时后面的蛇跑来说:“他是我干爸我排第六!我排第六!”蛇就这么排了第六;马和羊也到了,他俩你让我我让你的:马兄你先,羊兄你先,他们推来推去的,玉皇大帝看他们这么有礼貌,就让他们排了第七第八;猴子本来排三十几的,可是他凭自己会跳,就拉着天上的云朵跳到了前面,排到了第九;接着鸡狗猪也纷纷被选上。 竞赛结束后猫才醒来,老鼠刚回家就被猫满世界的追。竞赛结束后龙来到大海边,看到有犄角的他比以前漂亮多了,就不准备还鸡了。为了躲鸡,他从此就消失在人间,而鸡很气愤于是他从此以后天天一大早的起来对着大海喊:快还我!快还我!母鸡就喊:快还他!快还他!小鸡也叫:还!还!

   史书记载

   关于十二生肖的由来,历史上的记载是:我国自帝舜时代就开始使用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相配合的“干支纪年法”。以动物纪年的方法最初起源于我国古代西、北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中。

  《唐书》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清代著名考据学家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考证云:“益北狄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至汉时呼韩邪(单于)款塞人居五原,与齐民相杂,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十二生肖最早见于世界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

  ”又见于《礼记·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气。”十二生肖之说,究竟产生于何时?有史料云:它最晚应形成于汉代。其依据是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种生肖名。加上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有“吴在辰,其位龙。”恰好补上了“辰龙”,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见在东汉十二生肖已经形成。至于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出现。

  北史《宇文护传》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内容是:“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由此可见当时民间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记录人的生年了。 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即1975年12月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第11号秦墓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上千支竹简。其中《日出·盗者》清楚地记载着用生肖占卜盗贼相貌特征的文字。这一奇迹的出现,证明了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因为第十一号秦墓,据考证葬于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有人说:我们的祖先用生肖纪年,远在秦始皇称帝之前就开始了,而且具体地指出“始于夏,流传于商周。”但如何引证,恐尚待史学和文物学者进一步探究了。 我国古代南北朝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而且出现了沈炯创作的《十二属诗》: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 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 这首诗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明朝大学者胡俨撰写的十二生肖诗,不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颇有情趣。诗云: 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 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 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 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 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五句的“骊龙”是龙的一个种类,其颏下有宝珠一颗,故谓之骊龙。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触藩”指羊角触篱笆。十一句的“舞阳”指汉高祖刘邦封名将樊哙为舞阳侯,他曾在江苏沛县以宰狗为生。最后一句是指汉武帝丞相公孙弘,当年曾在东海放过猪。 十二生肖的来历与传说 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关,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载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 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杰作。有明确记载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用十二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清朝赵翼所著《陔余从考》也指出这一史实。至于为什么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古代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以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

  宋代洪巽的《旸谷漫泉》、明朝郎瑛的《七修类稿》等对此都作了解释。另外佛经《大集经》记有十二生肖轮流游行的故事,但其中无虎而有狮子,因此有人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的,以虎代狮,可能与中原不产狮有关。 也有人认为,十二生肖首先出现于记时。一昼夜是二十四小时,古代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依照十二种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十二生肖。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午后一点至三点,属未时。有的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下午三点至五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为“申猴”。下午五点至七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傍晚七点至九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守护,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为“戌狗”。夜间九点至十一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于是称作“亥猪”。就这样,一天的时辰和动物搭配就排列了下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后来人们把这种纪时法用于纪年,就出现了十二生肖。 对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时辰,还有一类似的说法。据说天地生成于子时,生之初,没有缝隙,气体跑不出来,物质无法利用,被老鼠一咬,出了缝隙,才使气体跑出来,物质便能利用了。老鼠有打开天体之神通,子时就属鼠了。老鼠打开了天地之缝,牛便出来耕耘在地,于是丑时就属牛了。传说人生于寅,“寅”字有敬畏之意,古时人最怕老虎,寅时便属虎了。卯时已经进入清晨,但太阳还没有出来,照亮大地的还是月亮,而月宫中唯一的动物是“玉兔”,于是卯时便属兔。传说辰时正是群龙行雨的时候,此时自然属龙了。蛇善于利用草掩藏其行踪,据说巳时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动,不能伤人,所以巳时属蛇。午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刚欲产生,马跑离不开地,是属阴类动物,故午时属马。传说羊吃了未时的草,并不影响草的再生,未时就属羊了。申有“伸”的意思,而猴子最善于伸屈攀登,故申时属猴。酉时鸡开始归窝,此时当属鸡。戌时天渐渐黑了,狗开始“工作”,看家望门护院,这时就属狗。亥时已入夜,万物寂静,天地混沌,而猪和天地混沌一样,除“吃”以外一无所知,亥时自然就属猪了。

  《法苑珠林》引《大集经》言十二生肖由来曰:“阎浮提外,四方海中,有十二兽,并是菩萨化导。人道初生,当菩萨住窟,即属此兽护持、得益,故汉地十二辰依此行也。”又云:“其所以分配之义,则《旸谷漫录》言之颇详。据之,子、寅、辰、午、申、戌俱阳,故取相属之奇数以为名的鼠、虎、龙、猴、狗皆五指,而马单蹄也;丑、卯、巳、未、酉、亥属阴,故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的牛、羊、鸡、猪皆四爪,兔两爪,蛇两舌也。”据此,十二种动物按足趾奇偶排列为:牛四趾,为偶;虎五趾,为奇;兔四趾,为偶;龙五趾,为奇;蛇无趾却两舌,为偶;马一趾(单蹄),为奇;羊四趾,为偶;猴五趾,为奇;鸡四趾,为偶;狗五趾,为奇;猪四趾,为偶;十二种动物中,只有鼠最特殊,前足为四趾,为偶;后足五趾,为奇。

十二生肖源于何时,今已难于细考。长期以来,不少人将《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刀。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配属如此完整,且与现今相同。

============================

首先说生肖的意义

第一组是老鼠和牛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智慧和勤奋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光有智慧,不勤奋,那就变成小聪明;而光是勤奋,不动脑筋,那就变成愚蠢这两者一定要结合这是祖先对我们第一组的期望和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组

第二组是老虎和兔子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谨慎勇猛和谨慎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作到胆大心细如果勇猛离开了谨慎,就变成了鲁莽,而没了勇猛,就变成了胆怯这一组也非常重要,所以,防在第二位置上我看者这些贵族,补上一句:当我们表现出谨慎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中国人没有勇敢的一面

看着大家陷入沉思,我继续说:第三组是龙和蛇,龙代表猛,蛇代表柔韧所谓刚者易折,太刚了容易折断,但是,如果只有柔的一面就易失去主见,所以,刚柔并济是我们的祖训

接下来是马和羊,马代表勇往直前,羊代表和顺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直奔目标,不顾及周围环境,必然会和周围不断磕碰,最后不见得能达到目标但是,一个人光顾及和顺,他可能连方向都没有了所以,勇往直前的秉性,一定要和和顺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是祖先对我们的第四组期望

再接下来是猴子和鸡猴子代表灵活,鸡定时打鸣,代表恒定灵活和恒定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你光灵活,没有恒定,再好的政策也得不到收获一方面具有稳定性,保持整体和谐和秩序,另一方面有能在变通中前进,这才是最根本的要旨

最后是狗和猪狗代表忠诚,猪代表随和如果一个人太忠诚,不懂得随和,就会排斥他人反过来,一个人太随和,没有忠诚,这个人就失去原则无论是对一个民族的忠诚,还是对自己理想的忠诚,一定要与随和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样才容易保持内心深处的平衡

生肖为何取数十二?

《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说,《后汉书·荀爽传》:“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农架地区发现了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其中有一个讲述干支来历的故事:“开天辟地之初,玄黄骑着混沌兽遨游,遇到女娲。女娲身边有两个肉包,大肉包里有十个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个女子。玄黄说:‘这是天干革命地支神,来治理乾坤的。’于是,为他们分别取名,配夫妻,成阴阳。男的统称天干,女的则为地支。”这一创世神话故事,讲干支,讲玄黄神、女娲神,讲乾坤阴阳,将干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远。

天乾地刊,古代历来以天为主、地为从。十天干又叫十母,对应的十二地支则别称十二子。汉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桡是黄帝时代的大臣,这里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数。干与支按顺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为第六十对,正好干、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开始,这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其中,每个天干出现六次,每个地支出现五次。

十二生肖的产生,有着天文学的背景。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体验着寒暑交替的循环往复。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女真旧绝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纪年,问则曰‘我见青草几度矣’,盖以草一青为一岁也。”宋代孟珙《蒙鞑备录》也记:“其俗每草青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年又有观天者发现月亮盈亏周期可以用来丈量岁的长短,发现十二次月圆为一岁,这一发现,是初期历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视为传达天意的“天之大数”。天干需地支为伴,日月相对,天地相对,就非“十二”莫属了。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天下动物很多,古人为何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为属相?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犯属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本者,月出之时,月本坎体,而中含水量太阳金鸡之精,故本属鸡。于核中,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还有各种传说,这类故事,或似开心解闷的笑谈,或似贬恶扬善的寓言,文学成分较浓。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决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种,也许只有四五个,也许曾有过超额的局面,后来优胜劣汰,定额定员并定位了,一直传至今日。

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我国至迟从汉代开始,便采用十二地支记录本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面三刀个小时,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五时到七时,为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十二生肖也被称为十二年兽。在中国的历法上有十二只年兽依次轮流当值,所以我们的中国年就有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应用在历法上。

十二生肖始于纪元前六世纪,初期跟地支一组的数字互相应用,到后来才变成的纪年的年号。但是,在十二生肖中,为何人人喊打的老鼠能独占鳌头,领袖群伦呢?这里有一个民间传说:玉皇大帝召集众生肖开排名大会,猪鼠牛马羊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一齐赶着赴会,牛大哥憨厚,早早启程 结果一马当先占了首位,本来冠军非它莫属,可是机灵的老鼠在关键时刻,看准时机,悄悄跃上牛背,站在牛头上,结果排名时牛大哥就只有让位于鼠老弟了,屈居第二。当然,这只是传说,近年来,流行另一种较合理可信的说法,我们知道,动物的足趾有单双即奇偶之分,不管是二足或是四足,它的足趾数目前后或者左右都是相同的,但唯独鼠是例外,它是前足四趾而后足五趾,所以在排列十二生肖时,按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列,鼠足因为奇偶同体,无法安排,所以因异得福名列前茅。接下来是牛,足有四趾,属偶数,虎足有五趾,属奇数,免足有四趾,偶数,龙足有五趾, 奇数,蛇呢,因为无足无趾,实同偶数,马足有一趾,奇数,羊足有四趾,偶数,猴足有五趾,奇数,鸡足有四趾,偶数,狗足有五趾,奇数,猪足有四趾,偶数。这种按足趾奇偶数来分的说法,终于为鼠老弟伸张了正义,洗刷了蒙受多年的“占位”之冤,使鼠能扬眉吐气,来年再展风采。

这个故事的另外一章讲述的是猫鼠为何成仇人。当时,猫和鼠原是好朋友,在赴群众大会前,它们一起睡并约好谁先醒就叫醒谁。岂知,老鼠第二天起得早,竟然静悄悄地独自赴会,不理会猫。等猫醒来赶赴大会时,佛陀已经将十二年号分配好了。猫和鼠便从此结下深仇。

当然传说归传说,民俗学者郭立诚氏的看法则较可获得历史记载的应证。人们是为了便于记住天干地支名岁,而将代表十二辰的动物来称呼它

生肖图腾:

将“图腾”一词引进我国的是清代学者严复,他于1903年译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通诠》一书时,首次把“totem”一词译成“图腾”,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通用译名。

严复在按语中指出,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旨在区分群体。并认为中国古代也有与澳大利亚人和印第安人相似的图腾现象。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获得举一反三之功。那么,什么叫图腾?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居住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彝族,至今仍保留了丰富而又历史渊远的天文学知识,他们以十二兽纪日,今天是鼠日,明天即牛日,虎日赶虎街(集市),猪日赶猪街。有些地方建十二兽神庙,每年举行祭礼活动,在肃穆庄严的气氛中跳十二兽神舞蹈。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保俗语表明人们普遍对老鼠的憎恶。然而,远古时代的不少氏族、部落却认为自己的始祖是老鼠,并为自己是老鼠的后代而自豪,他们描绘、雕刻老鼠的形象,在仪式或节目期间隆祀厚祭,祈求鼠祖先的保护。

白族虎氏族认为其始祖为雄性白虎,虎也不会伤害他们。当要出远门时,一定要选在属虎的那天(寅日),认为只有这样,做事才会吉祥如意。有的人从远方回来,也一定要算准日期,只有虎日才进门坎。

白族鸡氏族则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从金花鸡的蛋里孵化出来的,认为公鸡知吉凶,会保佑他们。在迁徙时,将东西装在背箩里,上面放一只公鸡。到达新迁地区后,公鸡在什么地方叫,就在什么地方安家。在他们看来,公鸡叫的地方,就是最吉利的。

中国的龙,具有图腾的基本特征,它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在《说文解字》中解:“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传说炎帝、黄帝、尧、舜和汉高祖刘邦的诞生及其形貌,都与龙有关,是龙种、龙子。古越人也以为自己是龙种,故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直至今日,我们还常说“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这些都是图腾祖先观念的残余。至于龙图腾神观念,更为普遍,大多数民族都曾把龙视为保护神。

野猪神是北方狩猎民的崇拜对象,在满族中列为大神,说它身比山高,鬓毛如林,山里的沟谷都是它的獠牙所害是部落守护神。

把牛视为远古创世神兽的有纳西族。在纳西族《东巴经·创世纪》中记述了这头在大海中巨卵孵出的神牛,角顶破天,蹄踏破地,造成天摇地动,由纳西族人始祖开天七兄弟和开地七姊妹将它杀死,用牛头祭天,牛皮祭地,肉祭泥土,骨祭石头,肋祭山岳,血祭江河,肺祭太阳,肝祭月亮,肠祭道路,尾祭树木,毛祭花草。于是,便有了晴朗明亮的天空日月,才有了万物生长的清静世界。从此,牛才作为神圣物用来做祭圣物,用来做祭祀天地山川的牺牲供品。纳西族十分崇敬牛神。

对马的崇拜多流传于北方游牧民与游猎民中。保安族中流传有雪白神马的神话。满族有供奉马神习俗,清代文献中多有祭马神仪和修建马神庙的记述。达斡尔族人称神马为“温古”,这种神马不准女人骑,可随处吃、走,不准人驱赶,甚至可以在田中随意吃秧苗。神马多为全白色,全尾全鬃,从不修剪,并常在鬃尾拴五彩绸作为标志。

羊图腾在许多民族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古代典籍《山海经》中记述了远古的一种无口不食却长生不老的神羊。哈萨克族崇拜山羊神,称做“谢克谢克阿塔”,认为天下山羊都归它掌管,祭它是为了山羊的繁衍。崇拜的绵羊神称做“绍潘阿塔”,统管天下绵羊,祭祀中求此神保佑绵羊多产。柯尔克孜族崇拜山羊,称山羊神为“七力潘阿塔”,此神是最早驯养野羊成为家畜之神。

汉族是古代训养家犬较早的民族之一,早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狗可以御凶的记载。《后汉书·南蛮传>中记述了古代瑶族始祖神话,即神犬盘瓠助帝喾高辛氏杀吴将军得天下,帝高辛氏之女嫁给盘瓠,繁衍瑶族子孙的故事作为氏族始祖神话或救世神州神犬盘瓠一直被湖南、广西、广东的瑶族“勉”支系尊奉为氏族祖先,并敬称为“盘王”和“盘护王”,不仅在口头传颂,还写入族谱,供于神庙年年致祭,岁岁还愿。满族自狩猎时期就崇拜狗,把它看作有恩于满族的动物,后又与义犬救努尔哈赤的传说复合,至今不吃狗肉,不打狗,不戴狗皮帽子。

蛇是古越人的重要图腾之一,后来演化为神。清吴震方《岭南杂记》说:“潮州有蛇神,其像冠冕南面,尊曰游天大帝,龛中皆蛇也。欲见之,庙祀必辞而后出,盘旋鼎俎间,或倒悬梁椽上,或以竹竿承之,蜿蜒纤结,不怖人变不螫人,长三尺许,苍翠可爱。……凡祀神者,蛇常游其家”江苏宜兴人将蛇分为家蛇和野蛇,分别称之为“里蛮”和“外蛮”。所谓家蛇,指生活于住宅内的一种蛇,常盘绕于梁、檐、墙缝、瓦楞、阁楼的一种无毒蛇,共约三尺许。人们认为家蛇会保护人, 家有了家蛇,米囤里的米就会自行满出来而取不空。

广西南丹县瑶族黄姓传说其始祖妣为母猴,母猴生下的后代力气都很大。后来,天上有十个太阳和十个月亮,白天太热,晚上太亮,人们就请黄家的子孙上天打太阳和月亮,后来打下了九个太阳和九个月亮,人们为此很感谢黄家兄弟,由于黄家兄弟是由猴妈生的,人们也就很感谢猴妈。后来为了纪念猴妈,大瑶寨的瑶族至今不仅黄家禁忌打猴吃猴肉,其他姓氏也同样禁忌。

生肖趣闻

[鼠]

趣闻:鼠历史上曾有过老鼠嫁女节。一般在正月二十五晚上,当晚家家户户都不点灯,全家人坐在堂屋炕头,一声不响,摸黑吃着用面做的“老鼠爪爪”等食品。不出声音是为了给老鼠嫁女提供方便,以免得罪老鼠,给来年带来隐患。

台湾民间传说正月初三晚上是老鼠结婚日,民间剪纸中的“老鼠娶亲”就是这种民俗的反映,所以深夜不点灯,在地上撒米、盐,人要早晨上床,不影响老鼠的喜事。

[牛]

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先“鞭”而后“争”,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风俗语的两部曲。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6�1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我国少数民族有慰问耕牛的习俗,称为“献牛王”。贵州的荔枝、罗甸、安龙等地的布依族,以农历四月初八为牛贺岁。是日,让牛休息一天,让牛吃糯米饭。仡佬族的牛王节也称“牛神节”、“敬牛王菩萨节”、“祭牛王节”等,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那一天,人们不再让牛劳动,并用上好的糯米做两个糍粑,分挂在牛角上,然后将牛牵到水边照看影子,以此种方式为牛祝寿。

[虎]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词红苗》诗:“织就班丝不赠人,调来铜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注:红苗惟铜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丝,女红以此为务。击铜鼓以鼓舞,名曰调鼓。每岁五月寅日,夫妇别寝,不敢相语,以为犯有虎伤。)寅为虎,谁敢违背避寅习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会伤害他。

[兔]

宋代陶谷《清异录馔馐》:“犯羹,纯兔。”兔为生,属犯,古人称兔肉汤为犯羹。

在汉族有生育忌兔肉的习俗,因为兔子豁嘴,所以孕妇妊娠时禁食兔肉,以免孩子出生时豁嘴。另外还有赠兔画的育儿风俗。画中有六个小孩围着一张桌子,桌上站一手持兔子吉祥图的人,祝受赠的孩子将来生活安宁,步步高升。

[龙]

中国的民俗节日中,有不少是与龙有关的。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有关南宋龙灯的记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蜿如双龙之状。”农历二月二为汉族的“龙抬头节”。民俗认为蛰伏一冬的龙在这一天正抬头活动,以后的雨水也就多起来了。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有关于“二月引龙,熏百虫”的记载:“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由于中国北方多旱少雨,将龙引入家中,图的是风调雨顺,于是也就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这一天,人们吃龙须面、龙鳞烙饼、龙耳饼子等等。

[蛇]

福建闽南一带由于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各类蛇繁衍生息。若在家中发现蛇,是不能打死的,人们认为蛇是祖先派来巡视平安的,进了谁家,就预示谁家平安。要是在路边发现几条蛇盘在一起,就要赶紧揪掉身上的某一颗纽扣丢去表示忏悔,然后走开,当作没有看见。据说这是蛇交配,观者为大逆不道。每年惊蛰,贵州一带民俗忌雷鸣声,否则当年会蛇虫成灾。民谚云:“惊蛰有雷鸣,虫蛇多成群。”

[马]

华夏自古有祭马的民间风俗。

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祖是天驷,是马在天上的星宿;先牧是开始教人牧马的神灵;马社是马厩中的土地神;而马步为马灾害的神灵。汉族民间信仰马王爷,农家于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祭祀,祭品为全羊一只。

蒙古族有马奶节和赛马节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末举行,为期一天。这天,牧民们穿上节日服装,分别骑着马并带着马奶酒,赶到指定地点,然后准备节日食品。太阳升起时开始赛马,参赛的马匹为两岁小马。比赛结束后,人们分别入席,在马头琴的伴奏下,纵情歌唱,开怀畅饮,一直到夜色降临,人们才载着余兴纷纷散去。

[羊]

“羊”、“祥”通假。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汉书�6�1南越志》记:“尉佗之时,有五色羊,以为瑞。”广州号称羊城,源于美好的传说:周夷王时,五个仙人骑着口衔六串谷穗的五只羊降临楚庭(广州古名),将谷穗赠给人们,祝这里永无饥荒。仙人言毕隐去,羊化为石。《广州记》则记:“战国时,高固为楚相,五羊衔谷穗于楚庭,故广州厅室、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谷囊。”

[猴]

《搜神记》载:“楚王游于苑,白猿在焉,王令善射者射之,矢数发,猿搏矢而笑。乃命由基,由基抚弓,猿即抱木而号。”这只白猿能够将射来的箭一一打掉,而且还在笑。当神箭手拿起弓时,白猿自知不妙,抱树而号。在这里猿被人格化,正如进化论告诉人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转变而来的。

汉族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由于猴与侯谐音,在许多图画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如一只猴子爬在枫树上挂印,取“封侯挂印”之意;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取“马上封侯”之意;两只猴子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的背上,取“辈辈封侯”之意。

[鸡]

古代计时器尚未发明,早晨的鸡鸣一声,向人们报告新一天开始,它不仅是庄户人家的时钟,也是公共生活的时钟。战国时代,著名的函谷关,开关时间就以鸡鸣为准。落魄而逃的孟尝君,面对大门紧闭的关口,担心后面追兵到,食客中有会口技者,学鸡鸣,一啼而群鸡尽鸣,骗开关门。这个故事被司马迁写入《史记》,传为熟典。

古代汉族有“杀鸡”的岁时风俗,流行浙江金华、武义等地。每年七月初七,当地民间必杀雄鸡,因为当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若无雄鸡报晓,便能永不分开。

[狗]

宋代朱弁《曲湖旧闻》记录了一则因皇帝属狗而禁屠狗的故事:“崇宁初,范致虚上言:‘十二宫神,狗居戌位,为陛下可命。今京师有以屠狗为业者,宜行禁止。’因降指挥,禁天下养狗,赏钱至二万。太学生初闻之,有宣言于众曰:‘朝迁事事绍述熙、丰、神宗生戌子,而当年未闻禁畜猫也。’其间有善议论者,密相语曰:‘狗在五行,其取类息有所在,今以忌器谀言,使之贵重若此,审如《洪范》所云,则其忧不可胜言者矣。’”

旧时汉族民间有“赶毛狗”的节日风俗。“毛狗”即狐妖,相传妖于正月十五日群出拜月,扰害生灵。人们在这一天晚上搭毛狗棚,并放火烧掉,同时鸣锣击鼓放鞭炮,以送瘟驱邪。

[猪]

猪又名“乌金”、“黑面郎”及“黑爷”。《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乌金”。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黑面郎,谓猪也。”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其图形与现在的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当时对猪的驯化已具雏形。

标签: 生肖 动物 老鼠 地支 玉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