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箭双星再次发射成功是什麽卫星,第1张

来自中国航天工业的好消息。7月3日,我国双星火箭再次发射成功,再次奠定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基础。那么,你知道这颗双星火箭是什么卫星吗?下面就为你揭秘星座知识吧!

高芬多模卫星和西柏坡青年科学卫星是哪两颗卫星?

中国的一箭双星发射再次成功。2022年7月3日11时1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和西柏坡青少年科普卫星。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37次飞行。

中国的成就

发射成功2012年4月30日4时5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B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我国成功将一箭双星卫星送入预定转移轨道。北京时间2015年7月25日20时29分,“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经过约35小时的飞行,“远征一号”上面级准确地将两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实现全球覆盖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8年1月12日7时1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用长征三号乙成功发射第26、27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工程的第三和第四颗组网卫星。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8年底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8年2月12日12时03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3B/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实施双星发射,将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两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2018年3月30日1时5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用长征三号乙成功发射第三十、三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的第七、八颗组网卫星。2018年6月27日1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新技术试验双星,卫星进入预定轨道。2018年7月9日11时5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两颗巴基斯坦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也是继1999年长二丙火箭完成铱星发射服务后,时隔19年重返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2018年7月29日9时4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用长征三号乙成功发射第三十三、三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九颗和第十颗组网卫星。2018年8月25日7时5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五、三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地球轨道卫星,也是中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的第十一、十二颗组网卫星。2018年9月19日22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用长征三号乙成功发射第37、38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系统的第十三、十四颗组网卫星。2018年10月15日1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用长征三号乙成功发射第三十九、四十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的第15颗和第16颗组网卫星。2018年11月19日2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用长征三号乙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的第18颗和第19颗组网卫星。2019年8月31日7时4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和潇湘一号07卫星。两颗卫星都进入了预定轨道。

2019年9月23日5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7、48颗北斗导航卫星。2019年11月17日18时,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全球多媒体卫星系统A、B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2019年11月23日8时5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50、51颗北斗导航卫星。2019年12月16日15时2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用长征三号乙成功发射第五十二、五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至此,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全部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将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为全球组网奠定坚实基础。2022年5月12日9时1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成功发射星云二号01/02卫星。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2022年5月30日4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新技术试验卫星G、H,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22年5月31日16时5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芬902、合德4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了圆满成功。2022年7月3日11时1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和“西柏坡”青少年科普卫星。

时空道宇量产商业卫星实现“一箭九星”

 时空道宇量产商业卫星实现“一箭九星”,吉利控股宣布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发射,该消息让商业化民用卫星和一箭多星技术成为市场热点。时空道宇量产商业卫星实现“一箭九星”。

时空道宇量产商业卫星实现“一箭九星”1

 2022年6月2日12时00分,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发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此次发射的卫星是吉利科技集团旗下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完全自主研制,并通过深度融合航天制造和汽车制造技术实现量产的,首批高可靠、高性能低轨卫星,设计寿命5年。该组卫星将用于吉利低轨未来出行星座第一个轨道面部署测试,并结合地基PPP-RTK时空信息网络以及北斗三号模组、终端产品,实现遥感、导航、通信技术的融合应用,为未来出行提供立体化保障。

 卫星遥感AI服务模拟图

 首轨九星入轨后,时空道宇通过自有的地面测运控系统,实现对该批卫星的管控和数据接收,保障首轨卫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可用运行。

 该地面测运控网由远程地球站、卫星任务控制主中心、卫星任务控制备中心和地面支撑网络组成,支持多星多任务自动规划、卫星状态自动判读预警、日常任务自动执行和地球站远程无人值守的功能,可以提供单星、多星、单星座、多星座的自动化测运控服务。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卫星模拟图

 该批卫星为时空道宇台州卫星超级工厂制作,该工厂作为中国首个深度融合航天制造和汽车制造能力的卫星量产工厂,充分借鉴汽车产业智能化、自动化等大规模量产制造模式,提供商业卫星制造及AIT服务。该批卫星的成功发射入轨,标志着工厂已完成了卫星量产AIT创新的关键一步,将有效助力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航天产业高速发展。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卫星模拟图

 时空道宇通过构建未来出行星座,打造“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提供商业卫星制造及AIT服务、天地一体化高精度位置服务、天基通信服务、遥感AI服务,创建未来出行全新生态,为智慧生态、智能世界贡献力量。

时空道宇量产商业卫星实现“一箭九星”2

 埃隆·马斯克投资的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业航天公司,从2002年成立至今已经为其各类客户发送了上千颗商用卫星,也输送了不少人、物资到国际空间站。可以说,马斯克手握的两张“王牌”——特斯拉和Space-X,前者虽然超过7000亿美元的市值,却有赖于后者在商业航天市场的开拓和强大的技术基础。而在中国,也开始出现这样的“独角兽”。

 6月2日,吉利控股宣布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发射,该消息让商业化民用卫星和一箭多星技术成为市场热点。而此次发射的首轨九星是由一家名为时空道宇的公司在今年4月25日从浙江台州卫星超级工厂正式出厂的,其卫星技术研发核心则在上海。

 “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的成功入轨,标志着其打造的全球首个‘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空间段建设已开启,并将率先开启大规模商业应用。该组卫星用于时空道宇低轨未来出行星座第一个轨道面部署测试,整体星座部署计划于2025年完成,预计将于2026年提供覆盖全球的卫星数据应用服务。不过星座卫星数量暂不便透露。”

 6月6日,时空道宇CEO、首席科学家王洋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时空道宇刚经历过首发双星失败,仅仅过去半年时间就实现了一箭九星的成功入轨,这也让外界对这家成立刚满四年的国内商业航天领域内的“独角兽”充满了好奇,有业内人士甚至开始将其与马斯克的Space-X 进行对比。

  百亿“独角兽”成功发射背后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为了这次成功的商业航天领域内“一箭九星”的发射计划,时空道宇可谓是克服了种种挑战,尤其是上海疫情带来的重大不确定性。

 王洋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今年3-5月,上海经历了疫情管控的艰难时期,项目队伍三分之二人员在上海被社区隔离管控;三分之一人员在台州卫星超级工厂开展研制工作。而为了保障项目如期推进,整个团队攻坚拼搏,依靠信息化技术,异地双线并举,按照日计划进行工作推进。

 “疫情给时空道宇未来出行星座九星项目的试验场地协调、人员协同、后勤保障等都带来了很多挑战。首轨九星依据研制技术流程,依次完成了力、热、电磁兼容、接口对接等各类大型环境与可靠性试验共计45次。最终,未来出行星座首轨卫星总计通电测试时间约4479小时,完成对每颗卫星150余项功能性能指标测试,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4月首轨九星从时空道宇台州卫星超级工厂出厂;6月2日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发射,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王洋在受访中也谈及了此次发射的艰辛。

 资料显示,有吉利控股全资成立的时空道宇(全称“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其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AICT(航天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应用方案提供商。在短短四年时间内,时空道宇就完成了卫星超级工厂的开工、国内首个库尔勒地球站的建成、AI遥感星座试验星GeeSAT-3(01)发布到目前首轨一箭九星发射多个阶段。

 “目前,时空道宇已经形成了以上海研究总院为核心、西安和南京研发中心为支撑的研发体系,建立了广州、青岛两大业务运营总部,设立了北京商务中心,在浙江台州建起了卫星超级工厂制造基地,从而构筑起卫星研发、制造、测控、应用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

 时空道宇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形成高度协同效应,打造国内最强‘产业协同能力’,通过核心系统、数据和技术的自主掌握,建立行业壁垒,构筑起未来可持续的演进迭代能力和生态拓展潜力。”王洋表示。

 本报记者从独家获得的时空道宇现有工作人员架构中了解到,其拥有卫星研发应用、载荷智能制造、地面终端交付、产品市场销售等团队,现有员工近500余人,其中70%为研发人员。其中,仅在卫星制造上,公司面向航天市场化卫星总体研制整编团队由近30位中科院、航科集团八院各航天核心技术带头人构成,含总师、研究员等近10人,人均主导完整国家重点卫星型号5颗以上。

  对标Space-X

 成立四年来,公司通过提供商业卫星制造及AIT服务、天地一体化高精度位置服务、天基通信服务、遥感AI服务,先后在卫星制造、智慧出行、消费电子、无人系统、智慧城市、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开拓了细分市场,并已在各细分市场实现盈利。目前公司估值已超百亿,成为商业航天领域的头部独角兽企业。

 中国能否出现一家可以对标Space-X的公司,而时空道宇是否能够承载起这一重任呢?

 “好的头部公司从来不缺资本追捧,就好比特斯拉。在新能源车领域,中美两国已经实现了充分的市场竞争,但为什么特斯拉受人追捧,还是源于其背后的Space-X,它的技术力量可以支撑起未来安全性更高的无人出行市场。

 现在吉利控股和时空道宇要在国内扮演起这个角色,尤其是后者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航天市场的先行者,它的发展方向对于资本来说才是更重要的。”上海一家大型私募机构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而在采访中,王洋也并不避讳时空道宇和Space-X的差异。为什么Space-X已经商用发射了一千多颗卫星,而我国在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仍然处在起步阶段?

 对此,王洋指出这是因为各自的功能和定位不同。“Space-X星链是宽带卫星,吉利发射的首轨九星用于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第一个轨道面部署测试。首轨九星结合时空道宇已经建设完成的地基PPP-RTK时空信息网络以及北斗三号模组、终端产品,将实现遥感、导航、通信技术的融合应用,为未来出行提供立体化保障。”

 对于市场竞争者,王洋也表示,从整体布局上来说,时空道宇目前在业内几乎没有相仿的竞争者,因为公司业务涵盖星座设计、卫星研制、卫星量产AIT、卫星应用等领域,是商业航天领域内从研发、制造、应用、维护、服务等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的提供商。

 目前,世界范围内布局从制造到应用全产业链的竞争者屈指可数,甚至在国内截至目前尚未有一家公司具备类似布局的技术实现和业务交付能力。

 同时,王洋也并不回避民用商业航天领域所存在的挑战和困难。

 在王洋看来,商业航天的颠覆性创新,除了构建基于卫星星座的业务系统,更需要可落地的商业化场景,而这些场景必须是足以覆盖巨额的星座建设成本。而此时汽车工业正经历化石能源到清洁能源的变革,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带来了巨量的商业市场,航天产业与汽车产业、信息通信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必然的趋势。

 “时空道宇的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服务将不止于汽车,未来还将借助手机、飞车、无人机、商用车等多维载体,建立起消费端丰富的大众消费产品链和特色经营体系。通过天地一体化高精度位置服务、天基通信服务等核心产品及服务的裂变式扩张,时空道宇将打造出未来指数级的增长效益,从而进一步进军具有持续生命力的`万亿级商业航天市场。”王洋乐观地预测。

时空道宇量产商业卫星实现“一箭九星”3

 2022年6月2日,由吉利旗下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建设、运营的低轨卫星星座——“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一箭九星”“上天入地” 吉利为智慧运力“铺路”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项目于2021年初启动,此次发射的首轨卫星由9个承载着不同功能的独立卫星构成,通过一箭九星方式成功发射入轨完成第一个轨道面部署测试,并计划于2025年完成整体星座部署,预计将于2026年提供覆盖全球的卫星数据应用服务。

 借助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并融合自有地基PPP-RTK时空信息网络,结合高精地图等技术,可实现深度赋能高级别智能驾驶领域。此前吉利旗下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打造的自动驾驶技术中提到,打造冗余度更高的多维度感知系统,除了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维感知硬件以外,匹配5G/4G+V2X的通讯模组的高精度定位系统也将是其实现L4级自动驾驶的重要支撑。

 本次卫星的发射成功印证了吉利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相关布局,未来能够为吉利旗下车型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商用车队可在时空道宇厘米级高精定位服务及感知配合下,精确控制车辆行驶间距。

 根据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此前公布的自动驾驶技术路径,预计将在2023年实现L3高速公路自动驾驶与L4限定场景自动驾驶;2026年实现L4干线物流自动驾驶;2030年实现L5结合智慧座舱的自动驾驶真正产业化。

  从“质”造向“智”造 中国车企加速实现“换道超车”

 2014年,吉利控股集团基于在乘用车领域形成的科技生态、产业链以及体系化方面的优势,整合全球资源,筹建了吉利商用车集团,并于2016年正式推出新能源商用车品牌远程新能源商用车。

 目前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已成为全系产品新能源化的商用车品牌,并以智能化新能源商用车为基础成立了聚焦城市物流场景的绿色运力共享平台以及聚焦公路物流场景的绿色智能换电运力服务平台,实现全场景的人、车、货、站、电的智能匹配。

 未来借助于“天地一体化高精时空信息系统”的信息服务,以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智能车联网技术为支撑,将实现“人、车、货、站、电”一站式打通,提高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大数据平台对运力的实时调度能力,更合理地智能化规划车辆运输及补能路线。

 在此次运输过程中,远程新能源商用车联合时空道宇搭建的一站式物流监控服务平台,在运输过程中实现了全方位实时管控,为中国首次新能源商用车“运星”任务的顺利运行提供了保障。

1、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

2018年12月8日,中国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12月12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12月30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环月降轨控制,顺利进入准备月背着陆预定轨道。

后续,嫦娥四号探测器将择机实施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嫦娥四号将实现国际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国际上首次月球拉格朗日L2点中继与探测,国际上首次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国内首次实测月夜期间浅层月壤温度。

2、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完成,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2018年11月19日,中国成功发射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中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8、19颗组网卫星,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宣布,北斗三号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2018年,中国北斗系统加速组网,先后圆满完成10次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任务,成功将17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3、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创新纪录,跃居世界首位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航天实施了以北斗卫星组网、嫦娥四号探测器等为代表的39次航天发射任务,相比2016年创下22次的中国航天发射纪录,2018年发射次数创下中国航天史发射次数新高,跃居世界首位。

4、中国成功发射首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

2018年2月2日,中国首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

该卫星主要用于获取全球空间电磁场、电磁波、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沉降等科学数据,为研究和提取与地震前兆相关的空间环境信息提供技术支持,为未来建立空间电磁场和电离层应用业务化系统进行技术准备。

5、中法海洋卫星发射成功,中法航天合作谱新篇

2018年10月29日,首颗中法海洋卫星成功发射。中法海洋卫星是由中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首颗用于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的卫星,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同先进宇航国家开展的系统层面的、全流程的合作。

该卫星装有全球首台新型体制的微波散射计和全球首台新型体制的雷达波谱仪,可首次实现海风和海浪同步观测。中法海洋卫星将在全球海洋环境监测、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此前的9月7日和10月25日,海洋水色环境卫星海洋一号C星和海洋动力环境探测卫星海洋二号B星先后成功发射,将为中国海洋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遥感数据支撑,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这个青年网-2018年全球十大航天新闻、中国十大航天新闻评选揭晓

恐怖黎明属性面板:人物 +

1. 生命(health):血量 归0时人物挂掉。

2. 体力(Constitution):血量条表面的透明条,非战斗状态可以通过消耗体力补充血量。

3. 能量(Energy):相当于法力条,释放各种消耗能量技能,给大部分buff提供预留能量值。

4. 力量(Physique):每一点人物属性点增加8力量;1力量提供25生命,005秒回生命,04DA(防御能力)。

5. 敏捷(Cunning):每一点人物属性点增加8敏捷;1敏捷提供038%物理伤害,036%穿刺伤害,04%流血和创伤伤害,04OA(攻击能力)。

6. 智力(Spirit):每一点人物属性点增加8智力;1智力提供042%魔法类伤害,044%魔法dot(持续性伤害),2能量,001+025%能量恢复。

7. 升级:每升1级,+10OA(攻击能力),+10DA(防御能力),+1人物属性点,+3技能点(1-50级);50级-85级,每升1级+2技能点。

8. OA(攻击能力):决定命中暴击的属性。

9. DA(防御能力):决定回避,减少被暴击,减少伤害(DA相对数值非常高时)的属性

10.面板dps:左右键技能电脑自动计算dps,亦不可全信。

11.护甲(armor):提供廉价抵御物理伤害的防御属性。

12.主抗性(人物1面板):最高80% 可以通过提高X%最大抗性值来提高上限;+XX%元素抗性,同时增加XX%火抗XX%冰抗XX%电抗;眩晕抗性,按XX%来减少眩晕时间。

13.副抗性(人物3面板):吸血抗减少敌人吸血效果和伤害;冻结抗减少冰冻时间;技能防打断抵抗沉默效果 ctc

14.武器伤害:武器上造成的伤害(包括dot伤害),给人物增加XX-XX点数伤害都是增加武器伤害。

15. 攻击速度:武器打击类技能和平砍的速度,上限200%,+XX%攻速计算方式武器基础速度(1+XX%攻速)。

16.%暴击伤害(crit damage) :额外增加暴击系数(基础暴击倍数+XX%暴击伤害)。

17. 敏捷系伤害:物理伤害物理dot为创伤伤害(不受护甲影响,只受物理抗性影响),穿刺伤害(只受穿刺抗影响),流血伤害。

18.魔法类伤害:+XX%元素伤害同时增加XX%火伤害 XX%冰伤害和XX%电伤害;+3X点元素伤害,增加1X点火伤害 1X冰伤害 1X电伤害;火对应dot为燃烧冰对应dot为霜燃 电对应dot为电击酸对应dot为毒 活力对应dot为活力衰减。

19.人物面板伤害:人物面板2中,顶部显示左右键伤害统计;底下,显示XX-XXX点某伤害 表示该类型的武器伤害数字(显示XXX点dot伤害是显示每秒的伤害);显示XXX%某伤害 是统计所有该类伤害%加成(不包括人物属性点的加成);增加XX%某dot伤害持续时间,不会影响该dot伤害每秒伤害。

20. 移动速度:人物移动属性,上限135%。

21. 施法速度:提升射击施法类技能射速,加快释放技能速度(抬手更快),+XX%施法速度计算方式 100%+XX%。

22.盾牌格挡伤害:盾牌格挡时吸收伤害最大值。

23.反击伤害面板:各类反击伤害数值和反击伤害%加成数值。

24.宠物界面:显示宠物各种属性,与人物属性独立。

技能(星座) +

1 专精条:专精技能界面底下的数据条,通过投入技能点来解锁专精等级,从而学会相应等级的技能。

2 进阶技能:每个技能后面有线连接的技能(1个或者多个),给予本体技能新的技能属性。

3 变异(分支)技能:技能或技能链侧面有线连接的技能,对本体技能及所有进阶技能进行特殊属性改变。

4 被动武器攻击技能:(部分需要特定武器需求)由平砍或者平砍类技能触发;多个被动武器攻击技能的触发关系为随机不独立事件(彼此间互不影响,当多个被动武器攻击技能概率叠加达到100% 将会取代所有普通攻击动作,当触发概率叠加超过100%,按照(单个触发率A%)/(所有触发率总和B%)来重新分配彼此间的触发率)。

5 平砍类技能:(火焰打击野性 『迷雾护符』巨魔之怒 『贝若纳斯碎片』贝若纳斯之怒)当平砍类技能触发被动武器攻击技能时,武器伤害计算为『平砍技能』1XX%武器伤害『被动武器攻击技能』XXX%武器伤害(武器伤害以外部分,直接叠加)。

6 专有技能:特殊类buff 每个人物只能开启一个专有技能。

7 基盘(基座):星座起始位置,5种颜色的点各一个(红蓝 黄 紫 绿),每个点提供1个对应颜色的前置点(用来解锁初级小星座)。

8 初级星座:需求1个前置点,点满后提供较多前置点(1种颜色或2种颜色)。

9 中等星座:需求多个前置点(一般2种颜色或3种颜色),点满后提供较少前置点。

10 高级星座:需求较多前置点(2种颜色),点满后不提供前置点。

Tips :洗点NPC可以洗星座点,每次消耗一个虚化水晶。洗点NPC不能洗专精条。

物品 +

1 护甲:包含头盔胸甲 腿甲 肩甲 护手 鞋子6件。

2 首饰:戒指项链 勋章 腰带(护甲值加到头盔 胸甲等护甲上,装备词缀用的是首饰类的词缀)。

3 遗物(圣物):特殊装备(来自铁匠锻造),具有随机奖励属性。

4 镶嵌物:由(3-4碎片合成一个完整的,部分由铁匠锻造可以直接出一个完整的)。

5 附魔:各阵营声望商人出售,使用后与人物绑定。

6 设计图:掉落物品,使用后可以开启在各地铁匠处锻造设计图对应的物品;部分图纸各阵营声望商人处有售。

2020年中国航天重大项目先后取得惊人的成绩,其中就有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的成功组网、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的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的成功发射、嫦娥五号的发射等。而研制发射的航天器覆盖载人航天、空间探测、导航、通信、遥感、空间科学、技术试验等全部技术领域。

1 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为建设全球导航服务而进行的一个项目,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3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组成,共计30颗卫星。其中,北斗三号组网卫星于2017年11月5日首次发射,拉开了北斗三号正式组网的序幕,其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也成了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常用的金牌火箭。

2020年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可以说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历史最久,组网卫星最多,投入最大的一个科研项目。

北斗导航系统最早于1994年启动建设。20多年间,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共组织了超44次北斗发射任务,利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等,先后将4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成功率100%。而2017年开启全球组网以来,仅三年不到的时间,便成功将30颗北斗三号卫星发射升空并进行组网,建立起了继美国GPS、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之后又一成熟的导航系统。

而到2035年,我国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进一步提升时空信息服务能力,为人类走得更深更远做出中国贡献。

2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发射

据国家航天局最新发布的消息,2021年2月15日17时,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捕获轨道远火点平面机动。3000N发动机点火工作,将轨道调整为经过火星两极的环火轨道,并将近火点高度调整至约265千米。后续,探测器还将通过数次轨道调整,进入火星停泊轨道。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以来,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累计飞行两百多天,完成1次深空机动和4次中途修正,抵达火星时飞行里程约475亿千米,距离地球约192亿千米,器地通信单向时延约107分钟,各系统状态良好。

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的任务,要实现“绕、着、巡”三步走,而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环绕器3000N轨控发动机点火工作约15分钟,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周期约10个地球日,倾角约10°的大椭圆环火轨道,成功实现了第一步“绕”的目标。

后续,天问一号探测器还将经过多次轨道调整,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开展预选着陆区探测,计划于2021年5月至6月择机实施火星着陆,开展巡视探测。

可以说,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迈出了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3 嫦娥五号月球取样返回

2020年11月24日凌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面工作约2天的时间里采集约2公斤月壤样品并带回地球。实现了地球外天体采样、地球外天体起飞、带着所采样品安全返回地球等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首次。

我国探月工程于2004年正式立项实施,确定了以“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实施,已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嫦娥五号成功实现探月工程第三步战略目标,这意味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战略取得圆满完成,为后续月球及行星探测等任务奠定人才、技术、科学、工程基础。

标签: 北斗 双星 西昌 轨道 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