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关心科学家曹原的科研成果,却关心他的国籍,有必要吗?
- 2、曹原是什么电视剧里的人物
- 3、求曹原的作文素材
- 4、天才少年曹原再发Nature论文,他曾经有哪些辉煌的成就?
- 5、尹希曹原谁的智商高
- 6、曹原天才少年现在的工作单位
不久之前,我写了一篇《中国科学天才曹原,能不能拿诺贝尔奖?》,在文章之中我这样说,“只要不出大的意外,曹原今后获得的成就将无可估量,至于评上一个中国科学院院士几乎是迟早的事情。”“年仅24岁的他已经具有了被提名诺贝尔奖的资格。如果他能够在这个领域获得更多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奖的几率就会更大。”在文章的留言区,我注意到,一些朋友似乎不太关心的研究工作,却在纠结于曹原是否在国内,是否加入了外国国籍。比如,他们在询问,“曹原回国了没有?”“曹原出国了没有?”“他现在还是中国人吗?”当我告诉他们,曹原几年前就回国了,在中科大做科研工作的时候,他们就松了一口气。
2014年曹原获得郭沫若奖学金
其实,曹原他原本是有机会加入美国国籍的。像他这样的顶尖人才,到哪个国家都是抢手货。但是,曹原年纪轻轻,却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他毅然放弃了美国国籍,选择回国创业。这个小伙子真的很棒!
我觉得,曹原是一个只对科研工作感兴趣的人,对于个人的名利并不是太在意。
我举一个例子,曹原曾经耗费几个月研究出某一个成果,他和他的团队都认为这个成果很可能让科学有很大的进展,但是后来发现国际上已经有了类似的结果,这让他的研究失去了价值。曹原得知后,并没有丝毫的沮丧,甚至连一点不满的情绪都没有流露,而是分分钟时间都没有耽搁,立即投入全部精力去进行下一场的研究工作。
又据曹原的老师回忆说,他原本14岁就考入中科大,是标准的神童,但是由于年龄过小自然引起外界的诸多非议,对他各种的冷言冷语,有质疑,有嫉妒,说什么都有。但是曹原根本不在乎外界的任何评价,你说你的,我干我的。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学校的实验室,科学研究就是他所有的世界。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闯劲,曹原22岁就因为在研究石墨烯超导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在国际最顶级的《自然》期刊发表两篇论文,是中国历史上在《自然》发文最年轻的学者。他还荣获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榜首的称号。时隔不到两年,他又在《自然》连发两篇论文。这速度充分证明了他的勤奋努力。
近期照片
这样的一个人,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科学研究工作上面,科学就是他们的天地信仰,至于其他的东西,他们是不会太在意的。
我觉得,我们的一些朋友过于在乎国籍问题了。
他们可能对曹原这个年轻人并不理解,但是一听到他是一个人才,立即第一时间想到“有没有回国”这样的问题。这可能是一种惯性思维,认为只要是最优秀的人才,大抵都会往国外去。不过,实际上中国科学界是鼓励自己的学子去国外深造的。一些很有名望的两院院士就说,年轻人应该去国外念博士,晚几年再回国。这是因为,国外的科研环境更优异一些,年轻人在国外多待几年,可以拥有更大的视野,获得更大的成就。当他们真正地成长起来之后,再回到祖国来,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要是优秀的科学家都走了,会怎么办呢?
文小刚每年都会回国办班培训中国学子
其实,不必担心这样的问题。我国的政策就是宽松的人才交流方式,出去和回来都自由。出去了,有了成就,他们也基本上都愿意回国,以培训、讲座的方式增加国内的科学进步。
张首晟曾长期担任清华的客座教授
实际上,正是因为我们有了这样的宽松的人才政策,让我们在海外拥有了一大批非常杰出的人才储备。而现在我们国家是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上升时期,以后这些人才回国将是一个常态。不是两年前有过一个调查,说海外博士有超过6层以上都愿意回国吗?所以说,根本不必担心人才不回国的问题。即使他们的一部分选择留在海外,也基本上没有问题,当个朋友就行,总比当仇人要好。科研是造福全人类的事业,难道中国就不能得益于他们的研究成果吗?
何况,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思维:
在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居民都是哪里来的?是土堆里面突然长出来的吗?还不是古代的时候从其他地域迁居过去的吗?这些移民的人数慢慢多了起来,在那里扎根几代,也就慢慢形成了国家。
所以说,即使是美国,也并不意味着她天生就是白人的国家。当白人的数量多起来的时候,这个国家自然就是他们说了算。
但是,谁规定其他有色人种就没有资格做这个国家的主人了?
于是,随着黑人数量的不断提升,黑人族裔也就逐渐有了自己的地位。这不,非洲裔的奥巴马不是当选为美国总统了吗?
奥巴马
那么,谁又可以规定,黄种人或者华裔就不能做美国的新主人,以后就不能当选总统呢?别看现在力量很小,但你不去争取,就永远争取不上。一百年不行,就两百年、三百年,总有一天力量对比会发生质的变化。
随着移民比例的不断变化,总有一天黄种人或者华裔也可以成为更多地域或者国家的主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为何就不能去海外扩土占地呢?
所以说,我们真的不必太在意所谓的国籍问题。回国的,当然非常欢迎。留在外面的,也当成朋友。终有一天,我们的朋友是可以在外面扩土的。
作者:怀疑探索者
曹原是电视剧《鹰巢之预备警官》里的人物,是由高旭阳饰演,该剧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带着不同的入学动机,进入民警学校学习,最后成才的故事。
电视剧《鹰巢之预备警官》讲述了一个警校学生励志成才的故事。六名警校新学员在教官金锐和尔瑞的带领下,从最初无法承受严苛的训练,甚至试图逃避逃跑,到心灵震动重返训练,刻苦学习,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长为身怀绝技、缉拿毒贩的优秀警官。
故事中,六人正值青春懵懂,却又各自发生变故,民企老板的娇女焦娆娆因崇拜舞王堕入瘾君子群围之中,银行行长之子陈嘉桐因自认为金锐给自己穿小鞋而对金锐公开反抗但万般锤炼之后,六人终有所成。
该剧是一部以警官学校为背景,讲述警匪双方展开无间道式的缉毒与贩毒斗争的内地青春学警剧。该剧巧妙地将缉毒刑侦题材与90后校园生活结合在一起,在庞杂的故事线索中,环环相扣呈现出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1996年,曹原出生于四川成都,11岁时随父母来到深圳生活,转学进入深圳耀华实验学校。
耀华实验学校是一间民办私立学校,教学理念比较开放,师资力量也很雄厚,校内有很多熟谙中小学教育规律的名师。曹原在这样良好的环境里学习,迅速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学习天赋。在课堂上,曹原的学习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同学,无论什么课程都是一听就懂,而且,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往往超过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课堂之外,这名小学生也有着和其他同龄孩子不同的爱好——他不玩游戏,不追歌星,反而喜欢动手做实验,拆卸、安装一些电子元件。为了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曹原甚至在家里搭建了一个自己的实验室。
幸运的是,曹原的学习天赋也得到了学校的重视。为了避免曹原的成长受到限制,校方决定抛弃传统的按部就班的“年级教学”,为曹原量身定做一套与众不同的超常教育模式。为此,学校招收了另外两名神童学生,将他们和曹原组成一个“超常班”。这个“超常班”用校长的办公室做教室,由曾在中国科技大学任教超过20年的副校长朱源老师直接任教,并配备其他6位名师,全程辅导曹原三人的学业。
在朱源等老师的帮助下,仅仅不到3年的时间,曹原就完成了小学六年级、初中、高中所有课程学习。而面对外界惊讶的目光,曹原却不屑一顾地表示,自己只是跳过了中学里一些无聊的东西。
如果不是年龄限制,曹原相信自己会更早参加高考,在“被迫”等到14岁后,他以高考669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创立于1978年,可以说是中国实力最强的“超常班”,40年的时间里,这里总共毕业1070名学生,其中有多位后来成长为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不过,在这样的地方,曹原的光芒并没有被周围优异的同学所掩盖,他依旧卓尔不群。别人要用一整年完成的科研项目,曹原短短一个寒假就能完成,被评价为“天才中的天才”。曹原在少年班的老师丁泽军教授,对学生要求严格,眼光很高,但在说起自己的学生曹原时,丁泽军却一反常态,称曹原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另一位少年班的老师曾长淦教授也很喜欢曹原,他甚至承认,在某些方面,自己指导不了曹原。
一段超常教育接着另一段超常教育,不仅培养出曹原出色的科研能力,也给了他更高的志向和更足的信心。2014年,曹原大学毕业,获得了中国科技大学本科生的最高荣誉——郭沫若奖学金。为了继续深造,曹原前往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以他现有的头衔来看,他目前应该称得上是中国最年轻的学者。除此之外,他还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曹原是在成都出生的,随后跟随父母一起去了深圳,从小就展现了非凡天赋的他,总能在他身上找出超越同龄人的闪光点。年仅11岁的他进入了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读书,而且仅仅花费相当于常人一半的时间,就将初中和高中的课程全部读完了。也就是在他14岁的时候,他已经学完了全部课程,并且以理科699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少年班进行学习。
这个时期的曹原除了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之外,他还对物理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别的同学正在为考试操心时,他已经轻松完成了所有课业,并且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做实验。当他听说,若是在常温状态下能够找出拥有超导特性材料,便是能够震动整个科研界的发现之后,本来就对物理学充满兴趣的曹原就将其作为了挑战目标。到了大二时期,他就开始着手石墨烯相关方面的实验,并开始请求学校的教授对自己进行指导,等他18岁的时候,他已经成功的考入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并且于次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从这些履历来看,曹原不愧是一个实打实的“天才”人物,他的惊人天赋,使得他做到了常人要花费两倍甚至是三倍时间才能达到的成就。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他的事迹被众人知道后,才能引起广泛的讨论,才能引起众人的关注,曹原在物理学方面确实有着非凡的天赋,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期间,就研究出了“震动世界”的科研成果,并且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曹原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的时候,除了保持自己优异的成绩之外,还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做实验。因为热爱物理学的缘故,他埋头于实验室,坚持不懈的做着自己的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研究之后,他发现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大约11°的角度时,就会产生超导效应。兴奋不已的曹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两篇论文的形式发表在了《自然》杂志上。这一发现轰动了整个国际学术界,直接开辟了凝聚态物理的新篇章。而《自然》科学杂志也发布年度科学人物,而年仅24岁的曹原赫然位列榜单第一名。
曹原取得了震惊学术界的发现之后,收到了来自全世界各国科研机构的橄榄枝,就连向来自大的美国也向他发出邀请,请他加入美国国籍,并且许诺了一系列“好处”。但是面对所谓的“诱惑”,曹原并没有丝毫动心,他并没有觉得美国绿卡有什么特殊之处。他觉得自己是中国人,是祖国培养出来的人才,他能够在物理学上达成里程碑式的成就,离不开祖国的支持,他以中国人的身份而自豪。
曹原。
同样天赋异禀的曹原在面对美国哈佛大学的offer以及美国绿卡等一系列的优越条件下,他果断回答到:美国的优厚条件对我没有什么作用,我是个中国人,我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国家效力。
在美华人已超500万,这其中包括两名“物理天才”尹希和曹原,这两人都被认为是将来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然而两人出国后对祖国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曹原博士毕业后,回到祖国,加入了华为,持续研究石墨烯在电子能源行业的落地使用。
2018底,华为公布一款Mate20手机首次使用石墨烯散热系统,在业界引起很大的反响,而这背后,就与曹原的研究密不可分。曹原选择回国效力,不仅推动了石墨烯的商业进度,也令华为的石墨烯技术得到突破性的提升。
主要成就
2018年3月5日,《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两篇Nature论文的第一作者、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曹原来自中国。
2020年5月6日,曹原再次背靠背连发两篇Nature,在魔角石墨烯取得系列新进展。其中一篇Nature,曹原是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另一篇Nature,曹原为共同第一作者。
2021年2月1日,曹原又发《Nature》,这是他发在这家全球顶尖学术期刊上的第5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