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这卫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第1张

在五月七号这天,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这是遥感三十号的第八组卫星,这也代表着遥感三十号的卫星发射速率越来越快。

四年内发射了遥感三十号的八组卫星

遥感三十号的一次发射是在2017年九月,当时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遥感三十号的01组卫星送上指定轨道,同年的十一月和十二月也相继发射了遥感三十号的02组卫星和03组卫星。在2018年和2019年都只发射了一组遥感三十号,去年则发射了两组遥感三十号。而今年则是遥感三十号的第八组卫星。

本次遥感三十号08卫星的任务

本次发射的卫星将用在电磁环境的探测和相关技术的实验,此外,该卫星上配备安装了天启星座12星,天启星座12星属于天启卫星物联网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天启卫星物联网系统是我国物联网的重要新基础设施,具有提供数据采集运输服务的作用。

而遥感三十号可以监测到农业、林业、海洋、气象等情况,通过监测获得相应数据,这些将用在科学实验、城市规划、路网设计、资源全面调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各个领域,从而提高我国各个领域的水平,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

遥感三十号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

遥感三十号是由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进行研究开发的,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上面搭载了欧科微航天所研制开发的数传和广播分发系统,不仅解决了以前卫星技术的难题,还提高了功能密度、集成度、数据存储管理等功能,从而达到更快速的工作效率。

总而言之,遥感三十号对我国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代表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上升,也是我国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的表现。

环球网

枢密院十号:俄罗斯版的“星链”来了

环球网 (来源:枢密院十号) 10-24 05:47

10月22日,俄罗斯“联盟-21b”运载火箭从东方航天发射场升空,将“球体”项目首颗卫星“斯基泰人-D”和3颗“信使-M”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之所以俄罗斯发射卫星这件事要专门提出来,是因为“斯基泰人-D”卫星非常不一般——它被称为是俄罗斯版“星链”的首颗实验卫星。

老司机之前已经多次介绍过美国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星座,特别是它在俄乌冲突中的突出表现,简直成为了俄军的“眼中钉”。但问题在于,“星链”卫星数量多、价格便宜,根本不怕俄军的硬打击——SpaceX公司CEO马斯克甚至扬言,“星链”卫星的发射速度比对手的摧毁速度更快;而它采用互联网思维的快速软件升级策略,又多次挫败了俄罗斯的黑客攻击手段。

吃够了“星链”的亏之后,作为航天强国的俄罗斯推出类似产品,就是非常自然的事了。根据俄罗斯方面的介绍,俄罗斯提出了对应的“球体”卫星星座。后者由超过600颗卫星组成,虽然这个数字无法与“星链”高达12万颗卫星的庞大规模相比,但也可以算是相当的大手笔了,而且它们的功能更为复杂。

“球体”卫星星座

按照俄罗斯前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德米特里·罗戈津的说法,“球体”卫星星座项目包括运行在不同高度的多种卫星,具备卫星通信服务、对地观测等不同功能,从而让俄罗斯拥有“最现代化的太空通信和监控系统”。

22日发射的“斯基泰人-D”卫星质量不到200公斤,功耗约为250瓦,有效寿命为3年。它属于“斯基泰人” 宽带互联网卫星系统,与“星链”功能接近。据说,由于俄罗斯互联网卫星星座运行在870公里的轨道高度,高于美国“星链”的运行高度,且主要服务对象集中于俄罗斯附近,因此只需要288颗卫星就可以为俄罗斯周边,尤其是地面通信设施稀少的北极航道沿线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和通信服务。

但“球体”卫星星座并不只于此。它还包括在距离地面36万公里地球静止轨道的“快车”和“亚马尔”两大系列高端通信卫星。此外还有运行在高椭圆轨道的“快车-RV”通信卫星,主要用于提供北极互联网服务,预计将于2025年底发射首颗卫星。

此外,“球体”卫星星座中还包括用于物联网的“马拉松”系列卫星。物联网设备对网络连接有着高带宽和低延迟的苛刻要求,因此“马拉松”系列卫星的运行轨道高度最低。

据称,俄罗斯下一步还将尝试在这些运行在不同轨道的卫星之间测试激光通信等最新技术,以提高数据传输能力。

与“星链”不同的是,“球体”卫星星座还包括“检阅”地球遥感卫星和“金雕”对地观测卫星。罗戈津表示,这些卫星利用相同的卫星平台,但会配备不同的雷达和光学传感器,“将使我们能在夜间和透过云雾看到地面情况”。

由此可见,“球体”卫星星座并不能简单地说成是俄罗斯版“星链”,它的组成和功能要复杂得多。事实上,相关规划早在2018年就已经提交俄罗斯政府,它将俄航天系统四散的各种卫星进行全面的整合,凝聚了俄罗斯重整航天的雄心。

但必须强调的是,虽然首颗实验卫星已经上天,但俄罗斯的“球体”卫星星座恐怕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就是钱——航天工程本来就是“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俄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曾估算该项目将花费15万亿卢布(约243亿美元),远超俄罗斯的承受能力。几经周折后,2021年底俄政府确认给“球体”卫星星座的总拨款额为1800亿卢布(约合29亿美元)。按照计划,2022年为该项目提供140亿卢布的政府拨款,2023年和2024年都为180亿卢布,2025年下降为85亿卢布。为弥补资金不足,该项目后续还需要通过引进私人企业和风投进行募资。

而按照“星链”卫星的经验,建造和发射卫星还只是“花钱如流水”的开始,真正的大头集中在运营阶段。马斯克近日宣称,光是为了保证乌克兰的两万套“星链”地面终端正常使用,每个月就要花费数千万美元……对于经费窘迫的俄罗斯航天部门而言,这么“烧钱”恐怕实在玩不起。

此外,俄罗斯航天专家2021年曾披露,俄民用通信卫星超过70%的部件来自国外。在当前俄罗斯遭到西方空前制裁的背景下,如何提升俄卫星的国产化率,同样是短时间内难以克服的问题。

2020年11月7日15时12分,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并且顺利将天启星座十一星送入预定轨道。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是北京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一款小型固体商业运载火箭,可以满足近地轨道微小型卫星发射的需求。

搭载发射的天启星座十一星是天启物联网星座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提供数据采集的传输的服务。在2015年的时候马斯克宣布了SpaceX的卫星互联网服务的计划,SpaceX计划将约12万颗通信卫星发射到轨道,并从2020年开始工作。如今中国法发射了第一个商业运载火箭,可以说这是中国航天的一大进步。

围绕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星河动力开展了多项创新,自出研制了低室压、高比冲、高装填比的姿轨控动力系统,实现了减重增效。本次发射也是垂直自瞄准、矢量固体推力控制等技术在民营商业运载火箭上面的首次应用。除了完成技术方面的创新突破,星河动力有人在积极推动航天科技与社会文化的跨界融合,以将航天精神传递给青年一代为目标。

在此之前,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在9月中旬的时候透露,为了助力科普启蒙,由B站定制的视频遥感卫星,也成功升空。B站希望通过这个卫星来鼓励年轻的一代保持一颗好奇心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对于谷神星一号是中国商业运载火箭成功首飞的火箭,这样的意义肯定是不小的,中国又在一个领域当中做到了创新,虽然比其他国家晚了一些,但是也是中国航天的一大进步,并且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为此感到骄傲。

11月7日15时12分,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并顺利将天启星座十一星送入预定轨道。

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是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一款小型固体商业运载火箭,可满足近地轨道微小型卫星发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星河动力公司实施的首次发射任务,也是中国民营商业火箭首次进入500km太阳同步轨道,是中国商业航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此次搭载并发射的天启星座十一星是天启物联网星座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提供数据采集传输服务。此外,本次发射也是垂直自瞄准、矢量固体推力控制等技术在民营商业运载火箭上的首次应用

从发射的视频中可以看到,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是一枚黑色的火箭,这在以往的发射当中是没有的。那么,这型火箭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这一次执行发射任务的是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采用了通体黑色的涂装。除此之外,整个箭体从头到尾呈设计成杆状,让它看起来更加与众不同。

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研发总监刘百奇:它是没有任何翅膀的一个火箭,像一根铅笔。这个火箭它的飞行控制没有翼,没有空气的舵,是靠改变发动机推力的方向来控制飞行的方向,这样的火箭好处(是)它会飞得更稳。

尽管这型火箭没有翼和舵,但它所采用的矢量变推力发动机给它提供了足够的飞行动力,可以按照预定的飞行轨道进行方向控制。这也是谷神星一号的另一个设计亮点。

它的发动机的尾喷管是可以摆动的,通过发动机尾喷管的摆动,就可以很准确去控制火箭的姿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火箭的控制力会更大,控制的力矩会更大,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会更高

除了动力上的创新设计,这型火箭还成功将卫星送入了距离地面500公里的轨道,这也是目前民营火箭发射的最高轨道。这对于民营火箭来说,不仅能力有了提升,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更多信心。

刘百奇说:我们第一次选择的门槛是一个5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这是商业卫星标准的一个作业轨道。目前众多民营卫星公司发射的微小型卫星,从10公斤到200公斤这个范围卫星,选择的轨道基本上都是在太阳同步轨道,高度在500公里到700公里范围之间。

这型火箭的多项创新,提高了可靠性的同时,使它具备了24小时快速发射的能力。这样一来,可以发射更多的低轨卫星,通过与北斗卫星的相互配合,从而进一步提升导航的精度

据了解,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从动力系统到控制系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都是自主设计和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对于一款民营火箭来说,自主就意味着掌握了主动权,可以根据客户的发射需求打造定制化火箭。

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研发总监刘百奇:因为通过自主设计,我们就能够从市场出发,可以分析市场上最需要的火箭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结合自己的设计能力,设计一个更符合市场需求,更满足客户需求的火箭,能够提升它的性能,降低它的成本。

除了快速发射和经济性的优点以外,未来随着低轨导航卫星发射需求的不断增多,在卫星形成网络后可以与我国的北斗系统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导航精度。

通过两个网的信号差分增强,来实现整个地面终端定位精度的一个大幅度提升,现在北斗已经能分清主路,辅路能分清,但是如果到了这种厘米级、分米级定位精度,能够分清我们是否压到马路牙子上面,定位精度是非常高的。

比原计划推迟了半年之后,这次冯仑的小卫星终于要发射了。2月2日,这颗私人卫星将在酒泉升空。

冯仑有很多标签,一个最为人熟知、他也最为认可的身份是地产商人,他和潘石屹、王功权、易小迪、刘军、王启富曾在1991年共同创立海南万通,这六人也被称为“万通六君子”。六人此后散作满天星,各自在地产、投资等领域发展,而冯仑一直守着万通,直到2014年彻底退出。

冯仑的另一个标签则与他开公号、写文章、出书等等有关,他的“冯仑风马牛”也被认为是头部的内容创作者之一。在1月19日新榜主办的内容创作大会上,他压轴出场,花了二十分钟讲他对内容创业的理解。其中一个环节,就是他宣布自己投资的卫星马上就要发射。

上一次他宣布要发射卫星是2017年6月,当时确定的日期是当年8月15日。但随着2017年6月、7月连续两次火箭发射失败,整个中国航天发射的计划被向后推迟,冯仑的风马牛一号卫星升空日期也被推到了2018年的2月2日。

发射卫星最早的想法来自于冯仑去美国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次训练,见识了由350万个零件构成的航天飞机和曾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后,冯仑就动了商业航天的心思。在国内看了一圈下来,他觉得在中国做火箭难度太大,就投资做起了小卫星,不过他的御风资本也投了一家火箭公司——翎客航天。

“这件事开始于一年半之前,刚开始想发卫星的时候,看了很多资料,看别人怎么发,挺高兴的。后来看的越来越多以后,加上你去报批,这些很多很具体的事之后,慢慢现在就习惯了。”冯仑说,“但是还是很兴奋。”

2017年2月10日的亚布力论坛上,冯仑第一次透露了自己要发射卫星的想法,一周后,他在自己的微信公号上推-送了一篇文章,“冯叔也准备在今年下半年发射一颗‘风马牛一号’卫星,作为自己脱离地球的第一步。”

即将发射的风马牛卫星,根据冯仑此前披露的资料,其外形尺寸为300mm100mm100mm,与鞋盒大小相仿,重量4公斤,功耗8W,卫星预计轨道高度500公里。从研发到最后发射升空的成本,约在100万美元左右。

在这颗卫星里,他放进去了不少有意思的东西:一个是自己公司创作并请羽泉演唱的《大风歌》,请台湾作曲家作曲后演唱版的《千字文》,还有他征集的一千个关于未来的想象。地面可以通过卫星接收设备和手机听到这些来自太空的声音。

但这其中却少了一点东西,按照冯仑最初的设想,他想在卫星上安装4K高清摄像头,这样地面接收者就可以看见来自太空的影像,最早期的计划也只需要1元钱/分钟。“当时想如果有1000万人看,那我们就赚-钱了。”冯仑说。

但这个功能这次并没有被加进风马牛一号,抛开技术,冯仑坦言最大的原因来自于审批,如果要直播就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审批,以及相关的牌照,审批的流程和时间都难以把握,而卫星的“机票”却早已买好,不得已就只能先上审批通过的内容。

冯仑对直播依然念念不忘,他甚至设想过如果在国外制造发射可以实现直播,他马上就会再去尝试发射一颗卫星。通过卫星直播获得收入也是他曾设想过的主要的商业模式之一。其他想法则足够脑洞大开,比如将逝者的DNA信息存入卫星发射-到太空中,甚至发射一个智能机器人(19050, 077,421%)到月球上,画一个中国地图圈地,取回月球上的土壤。

但对冯仑而言,卫星实际上更多的是带动媒体内容生产的技术形式,他觉得自己的风马牛通过卫星创造出独特的内容,加上独特的传播方式,就构建了属于自己的护城河,其他人也就没有办法竞争。

“如果我们新的内容生产和商业模式,最后判断在经济上有价值,能收回成本或者有一部分盈利。这种情况下我们马上就可以再发。”冯仑说,“毕竟是企业,我不是拿着钱打水漂玩的。”

风马牛卫星一号的背后,是商业航天越来越多受到全球关注,全球以及中国的卫星、火箭公司陆续冒出。一份机构报告显示,去年全球近120家风投为商业航天公司提供了39亿美元的投资,创下了历史记录。在这些投资者中,包括了软银集团孙正义、SpaceX创始人马斯克、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等商业大佬。

但大多数小卫星公司,讲的是小卫星组网建设全球通信网络、物联网星座等宏大故事,他们的估值也随着这样的故事一路飙升。

“你们会希望成为这样的卫星公司吗?”

冯仑摇了摇头,“不会。我在卫星领域创业,我也不融资,我们只是把它用在媒体这个板块,尽量用卫星创造独特内容和传播壁垒。”

以下为冯仑采访内容,有删减。

怎样确定做卫星的?

冯仑:这事已经一年半了,我刚开始想发卫星的时候,看了很多资料,看别人怎么发,挺高兴的。结果看的越来越多以后,加上你去报批,慢慢现在算是习惯了。但是还是很兴奋。

在中国,我发现在民间是几乎是没有做这个的。做火箭的有,但做火箭完全没法挣钱。我也参与了其中一家小火箭公司,但是大部分都是花钱的。所以对国内航空航天事业、产业、公司做了解以后,得到印象第一是这完全是国有,民间几乎没有。第二全部都是花钱的,几乎没有人去考虑商业的东西。第三跟国际先进还是有很大差距,这就是我得到的判断。

后来我们确定做卫星,我们作为一个媒体聚焦在卫星上下功夫,跟各种卫星公司来研究在卫星上能创造什么样的功能,在其他手段产生不出来的内容,这样创造一种新的内容,新的传播方式。

这个过程中有哪些超出自己预期的?

冯仑:就是审批,我没想到批这么多。

4K高清直播这个功能为什么没有加入进来?

冯仑:主要是和发射的时间没法匹配,因为发射有点像车上一共带八个人,七个人都坐好了,你要不上车就没你事了,等下班车还不知道啥时候,所以我们赶紧上去,先发了再说。

然后我们再去跟有关部门慢慢讨论,比如说要直播,要很多地面站来配合,要批你专门的频道、波段,又是一大堆事。另外直播本身要牌照,至少有三四个地方要批。

围绕这个卫星的运作和商业模式是怎样的?

冯仑:我们第一个卫星现在是还亏一点,但是第二个一定会赚-钱。

我们其实还是要创造出独特的内容和体验,然后和手机连起来,这才能成为一个商业模式。

现在我们实际上就是让你去直接体验太空中的一些场景,这个应该是最吸引人的,是我们主要的方向。通过卫星,创造独特的内容,加上独特的传播方式,就建成了护城河,其他人就没法跟我们竞争。

另外,地球上每年400万新去世的人,还有到期后200万需要再寻找新墓地的总共600万,如果再新发一个卫星,把基因放在一个智能的盒子里,拿起手机就可以看到上面亲人的视频,通过智能技术,相当于在打电话一样,我们也委托人在研究。

我们为了激发这种创造性,从今年开始每年开一次风马牛大会,把全世界奇思怪想的怪人邀请来,把大家一些奇怪的、特别超乎常人的想象内容收集起来,再通过我们的媒体传达出去,这也是我们独特的一个内容。

风马牛作为一个媒体来说,它一定要有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而且有自己独特内容的生产方式。

卫星未来的长期发射计划会是怎么样的?

冯仑:发射计划跟我们的内容和商业模式有关。因为我们毕竟是企业,我不是拿着钱打水漂玩的。如果我们新的内容生产和商业模式,最后判断在经济上有价值,能收回或者能有一部分盈利,我们马上就可以发(卫星),因为现在我们已经跑通了这条审批道路。

未来整个事情都取决于商业模式。如果商业模式走不通,你发上去就死了、没了,那这玩意就成了消费行为了。

国外有很多小微型公司,微小卫星会形成组网,形成一个特别大的故事,您会这样做吗?

冯仑:我不是说只有靠卫星来创业,我也不融资,因为我们有别的事业,所以我们只是说把它放在媒体这个板块,尽量用卫星创造独特内容和传播的一个壁垒。

你发射卫星的使命是什么?

冯仑:发射一个卫星其实是在拓展媒体的技术

这个就厉害了。

卫星在人类探索星方面具有非常很重要的意义,我国当年自从独立自主发展卫星技术之后,在这方面就一直没有停下过脚步,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卫星领域的发展也十分迅猛。5月7日凌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三十号08组遥感卫星,其主要作用是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其相关技术试验。在这里笔者就跟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遥感卫星的相关知识。

一、遥感卫星到底有什么作用?

遥感卫星直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通常可以在轨道上运行好几年,能够在规定时间覆盖整个地球任何指定区间。所有遥感卫星都通过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获得的卫星数据可以用来检测农业、林业、海洋、环保、气象等多方面情况,大大加快科学研究进度。

二、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的主要任务。

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采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使用多星组网模式,主要用来开展电磁环境探测以及试验相关技术,随同卫星一起发射的还有天启星座12星,这个卫星是天启物联网星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提供数据采集传输服务。

三、我国航天事业已经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这一系列遥感卫星的发射成功,将对我国组建自己的互联网安全传输拥有战略意义,在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能够拥有安全的信息传递系统,我们也不用再怕别人来“卡脖子”。本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69次飞行,在这个领域我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先进水平,无论是发射的可靠性还是经验都非常丰富。

航天事业能够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随着一颗一颗的卫星上天,我们也能在未来的太空探索中取得先机,这对我们未来能取得更高成绩是非常有帮助的。

2020年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新的里程碑,在这一年里,突破了很多航天事业的瓶颈,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猛,在未来有望追赶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航天国。

回望2020年,在这一年里,我国的航天事业硕果累累,航天成就一个接着一个先是我国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启。随后便是我国的嫦娥五号探月,在月球带了两公斤的土回来,这边嫦娥五号刚一发射,那边天问一号已经发回消息,距离地球已经超过了一亿公里正在向火星迸发。可以说2020虽然结束了,但2021年我国的航天事业必将踏浪而行。

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就是我国的通讯技术卫星五号成功发射,在我国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通讯卫星五号通过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地球轨道,其实这并不令人惊讶,因为长征系列的运载火箭已经成功飞行324次了,这是长征三号甲戏火线第109次将我国的卫星送入太空。这一次送入太空的是我国的五号通讯卫星,五号通讯卫星要比我国以往的通讯卫星覆盖范围更广,通讯距离更远,而且这次的通讯卫星通讯频率也不一样,带宽要比以往的通讯频率很宽很多,所以说这次五号通讯卫星可以不受地形和地域等特点实施全国移动通讯网络实时覆盖。

嫦娥五号更不用说了,登月一直是我国的梦想,自从美国人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后,地球上再无一个国家可以成功登月。目前嫦娥五号已经为我国登月做出了进一步的准备,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五星红旗可以飘扬在月球上。

近日,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已启动由数百颗低轨卫星组成的“鸿雁”全球卫星通信星座系统建设,今年将发射首颗卫星。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介绍说,“鸿雁”全球卫星通信星座系统将以星间链路实现卫星空间组网,计划于2018年发射星座首颗星,预计在2023年建设骨干星座系统。 该院正积极参与全球导航天基增强系统建设, 未来,“鸿雁”星座将在5G物联网、移动广播、导航天基增强、航空航海监视等场景中,为全球任何地区的任何人与物实现移动通信保障与宽带通信服务。 

此外,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2015年8月起,已开始着手建设“16+4+4+x”的05米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未来将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服务。同时,该院还正加速建设可重复使用空间科学试验平台,助力农业、微生物产业、制药、新材料等多个产业取得新突破。

成立于1968年2月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中国最早从事卫星研制的高科技单位,也是中国目前最具实力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主要研制基地。50年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致力于空间技术开发、航天器研制、航天技术应用等业务,已发展成为中国空间事业的主力军,代表了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最高水平。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表示,近年来,该院不断推动航天技术、资源和能力向社会开放以及应用转化,传统航天和商业航天协调发展,持续打造良好的商业航天产业创新生态,有力推动了中国的航天强国发展进程。 

来源:澎湃新闻网

标签: 遥感 运载火箭 俄罗斯 航天 轨道